貓注射部位肉瘤是什么
貓注射部位肉瘤
貓注射部位肉瘤起源于皮下或肌肉,通常位于注射/免疫常見的肩胛間或股間。
注射部位肉瘤發生率為1/10000~1/1000。確切的病理機制尚不清楚。
目前研究提出了幾個可能性,注射疫苗、類固醇、抗炎藥和抗生素,芯片注射都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但詳細的病因尚未能得到很好的解釋。也有些研究認為是貓咪個體的問題。
大多研究認為疫苗相關性肉瘤的發病機制是,機體對疫苗的炎性反應和免疫學反應引起了成纖維細胞和肌成纖維細胞惡性轉化。也有研究認為,疫苗佐劑是導致貓注射疫苗后出現強烈炎癥反應進而出現腫瘤的重要原因。
同一注射部位,接種疫苗次數越多,其肉瘤形成的可能性越高。
注射部位肉瘤的轉移性很高,最初認為只會局部地擴散,但目前已報道有些病例會轉移至其他部位,最主要的就是肺部。
診斷
患貓免疫/注射數周至數月內,在其注射部位出現快速生長的軟***腫塊。腫瘤發生之前,可能發生免疫/注射引起的炎癥反應。任何在肩胛部或股部出現的淺表或深部腫塊的患貓都應該懷疑注射部位肉瘤,并及早確診。2.1”原則:接種疫苗3個月后注射疫苗部位出現的所有腫物,或任何時間直徑超過2cm的腫物,或接種疫苗1個月后體積增大的腫物。出現符合上述原則的腫物一般采用切開活檢來確診,在確診前不建議進行手術切除。在治療前應進行胸部X光檢查,排除肺部轉移。
治療
手術切除是貓注射部位肉瘤的主要治療方法,化療、放療和免疫療法作為輔助療法相結合。
由于這類腫瘤具有高度侵襲性,會侵襲生長至周圍***內,所以很難完全將腫瘤切除。手術建議切除范圍為距腫瘤側緣5cm,深部邊緣為兩個筋膜層。取決于腫瘤部位,切除符合上述要求的***可能需要切除大量肌肉***和/或骨***,需要大范圍重建修補手術缺損。若腫瘤位于兩側肩胛骨之間,通常需要切除部分肩胛骨和/或背側的棘突;若腫瘤位于體側,可能需要切除體壁;若腫瘤位于四肢,通常需要截肢。
預防
狂犬疫苗應注射在右后肢遠端,白血病疫苗注射應注射左后肢遠端,其他疫苗應注射在右前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