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魚得白點病
如果有條件的話,以下兩個都是1.白點病是傳染性很強的外寄生蟲病。(1)病原體:多子小瓜蟲(寄生蟲)。傳染途徑:水蚤、病魚,污染的工具是熱帶魚的1號病。熱帶魚比金魚易患白點病,水溫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誘因,也是初學者常常失敗的原因。歐洲最初興起熱帶魚飼養業時曾因此病全軍覆沒。及時發現早治療,早隔離,加強消毒,保持恒溫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白點病分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為2~3天,常致魚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達60%~70%。(2)癥狀:早期,各鰭及身軀有個別的小白點,有食欲,精神沒有多大變化。中期,鰭、身軀到處是白點,沒有食欲,不愛活動,到處蹭癢,顏色變暗。晚期,白點布滿全身,魚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魚有氣無力,左右搖擺,體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難,窒息而死。(3)治療:此病要綜合治療,只用藥收效不大,加強飼養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減少污染,保持水溫恒定,升溫比原水溫高2~3℃為佳。在沒有水草的情況下可適當投藥,水草對各種藥物敏感很快枯死。熱帶魚常用驗方如下:參考驗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鹽,可取得一定效果。參考驗方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劑灑全箱。用火柴棍蘸甲基藍結晶粉,涮入病魚箱內變色即可,都有較好效果。參考驗方3:早期、中期,將紅汞放入水中,變成淡紅色即可,有很好的消滅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復使用,因汞有毒,魚不易排出體外。參考驗方4:中期、晚期,特效藥為硝酸亞汞,但魚對此藥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況下不采用。90×45×60(厘米)箱放綠豆粒大小一塊即可,此藥也不能反復使用。2.并不限于孔雀魚,所有的魚類皆可能染上此疾病。患病的魚早期會因全身痛養而感到不舒服,并將身體*在底砂、石頭上擦身,情緒不穩定。早期時會在各魚鰭上出現小白點漸而擴大范圍傳染到其它魚體部位。病魚會因外皮潰爛出血、食欲減退、呼吸困難,終而至死。治療方法:施以硫酸奎鈉(鹽酸奎鈉亦可),其用量為每0.1公克的硫酸奎鈉泡在10公升的水中充分攪拌,使病魚生長的水族箱中充分泡在這比例的混合液中治療,待1-2星期后視病狀及冶療效果再進一步的決定。提高水箱的溫度!根據研究指出白點病之病原蟲最適活動水溫為15。c~17。c,超過25。c就停止***繁殖。因此將水溫緩慢提高至28-30。c直至病魚身上的白點完全脫落為止。每于換水時預先加入大約1%濃度的食鹽,這是對抗白點病初期最有效的方式了。樓主的魚如果出現爛尾病的話,恩,這個往往因過量喂食,過久換水而使水質惡化,導致魚鰭邊緣脫落,行動遲緩!公的孔雀魚往往因水質驟變而使得寬大的三角型尾巴縮成為「一條」尾巴!治療方法:應先換水一半,如此進行5~8天后視情形再予治療。喂養孔雀魚首重「勤換水」,平時更應定期清洗過濾棉以免病菌滋生。這跟光應該沒關系。
孔雀魚身上出現白點是什么原因
孔雀魚得了白點病。原因:白點蟲等纖毛蟲所寄生引發的病癥,其體表的白點即是寄生蟲的本體。寄生蟲的外圍的表皮呈白色狀者也有,白點愈多則表示寄生狀態愈為嚴重。白點病癥狀:魚體全面會出現直徑1mm以下的白色細點,并且一定會從各鰭發病之后再擴散至全身,如不予處置時,將會漸次衰弱不久就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