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頭蠟嘴雀怎么訓練黑頭蠟嘴雀訓練技巧
生鳥的飼養和馴熟的方法
一、糾正啄人的壞毛病。蠟嘴雀野性較大,生鳥入籠或剛開始訓練時,對人的防備性很強。當你的手靠近它之前,它就會搶先用它那***有力的嘴對著你的手來上一口,讓人疼痛不已,嚴重的還可能使手指受傷。所以在接近它以前,必須有所提防。捕捉時要戴手套,并用食指和中指卡住它的頸部,讓它的頭不能旋轉,這樣,它就是想啄也啄不到你的手了(注意要掌握力道,不然可能會傷害鳥體)。再有,可以趕在蠟嘴雀啄手時,把預先切好的生姜片或大蒜頭順勢塞進它的嘴里;或者干脆就把生姜拿在手里,任它去啄。像這樣治它幾回,讓它嘗點苦頭。
二、以食物進行安撫。野生蠟嘴雀愛吃麻籽之類油料作物的種子,生鳥入籠時,可稍微多喂一些麻籽,待它安定下來后,再慢慢減少麻籽的喂食。
三、保持環境的安靜。野生鳥入籠后,對它來說,突然之間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在捕捉時受到驚嚇,其恐懼的心情仍有余悸,因而在籠內會不停地飛撲,所以要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讓它漸漸消除恐懼。應該把籠子掛在人少、無嘈雜聲音的安靜環境中。鳥見到光線后,會朝著有亮光的地方飛撲過去,所以最好是在籠內配好飼料和水之后,便用深色的籠衣罩上籠子,3~4周之后,生鳥就會變得比較溫順,也比較能適應籠中的生活。
四、及時清理鳥體上的臟物。被捕獲的野生蠟嘴雀,有的要經過長途運輸到別處,再加上那么多鳥擠放在一起,它們身上,尤其是腹部,就很可能沾染上糞便等污物,讓它們覺得很不舒服。從另一方面說,身上臟了也不利于鳥體的保暖。捕獲野生鳥一般在秋季,這時,氣溫明顯偏低,如不注意護理,很容易造成拉稀、感冒等疾病。因此,對剛入籠的生鳥,要及時清除臟物,理順羽毛。
照上述方法飼養一個時期,生鳥就變為熟鳥了。
●技藝訓練
經過細心***,黑頭蠟嘴雀最“拿手”的技藝便是“打彈”和“叼錢”。
第一步是馴熟。用于教技藝的鳥最好架養,所以首先要訓練鳥兒學會在架上站立。生鳥并不習慣長時間地在架上棲息,總是要飛,因而拴住鳥兒的脖線一定要短,防止它因纏頸或被掛在別處而吊死。訓練的初期,白天要手拿著架子或在架子一旁看著,鳥如果飛下來,又上不去了,就動手把它托上架去。用麻子、葵花籽等它喜歡的食物作為誘食,以增進鳥和人之間的親昵,并誘使鳥兒習慣架上的生活。如果鳥兒實在鬧得厲害、總飛離架子、難以馴熟,就只能使出最后的這一招了:用水噴濕鳥兒的羽毛,這樣,它就只好老實站立,自己啄掉身上的水珠,并梳理羽毛,不再飛撲了。不過,使用這一招時,要注意考慮天氣狀況以及鳥兒自身體質的強弱。
鳥友提醒
在馴鳥的同時要準備好充足的食物和水,食物可作為獎勵,水是必須及時補充的。酷夏天氣盡量減少在戶外的時間,必須馴鳥時以清早和傍晚為宜。
第二步是訓練“叫遠”。鳥兒認食和習慣架上生活以后,就可訓練它追食吃、接食吃了,并逐步加大難度、加長距離,甚至去掉其脖線。這就是所謂的“叫遠”。訓練鳥兒“叫遠”是訓練“打彈”和“叼錢”的基礎。
第三步是教技藝。把麻籽和幾粒骨質丸(俗稱“彈子”)攥在手心中,一粒粒地喂鳥,中間夾雜著骨質丸,如果鳥誤叼住后也吞不下,它們就會立即將其吐出,這時人用手接住,并連續賞給鳥兒幾粒麻籽,以資鼓勵。經過每天這樣反復數次的訓練,鳥兒便能輕易叼住骨質丸并交給主人了。進而拋骨質丸讓鳥接,鳥接住后再吐出時,主人立即用手接住,并且照樣以麻籽作為獎賞。最后根據脖線的長短,把彈子拋向鳥飛起能夠得著的空中,鳥能瞬時騰空,并叼住彈子的話,便可以解除鳥兒的脖線了,彈子也可以越打越高。如此逐步訓練,鳥就學會“打彈”了。優秀的黑頭蠟嘴雀,彈子打到3.5米高的空中它們也都照樣能叼住,并交回給主人。它們甚至還可以在騰空的狀態下,叼住連續拋出的3~5粒彈子。
黑頭蠟嘴雀吃什么
黑頭蠟嘴是我國所有的雀科鳥類中體形較大的一種,毛發樸實美觀,主要吃各種顆粒飼料,也食青菜嫩心及少量昆蟲。
身體特征
生活習性
飼養環境(容器)及飼養工具
飼養黑頭蠟嘴雀,籠養、架養均可。大多數養鳥者飼養蠟嘴雀還是為教它學技藝,所以多用“脖鎖”(有活圈的脖套)套住它的頸部,拴在架上飼養。脖鎖要堅固,脖線要比一般小鳥的結實,套鳥頸的一端要用棉線,松緊要合適,既不能勒鳥頸,又不要使鳥嘴能叼住,拴架的一端用耐磨尼龍線。多用直棍架,直棍架一般為硬木(棗木、黃楊、梨木)所制,長40~50厘米,直徑1~1.5厘米,在架上用線密密地纏上大約15厘米的一段,作為鳥棲處,便于鳥的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