鬃獅蜥可以和其他什么蜥蜴混養?
可以和體形差不大的素食種類混養。
鬃獅蜥(學名:Pogona vitticeps),或中部鬃獅蜥,是飛蜥科的一個日行物種。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亞東半部。全長約40厘米,最大可達約50厘米。半樹棲型。通過鼓脹顎須的方式虛張聲勢。食物以昆蟲和植物為主。
可以和體形差不大的素食種類的蜥蜴混養。
鬃獅蜥,或中部鬃獅蜥,是飛蜥科的一個日行物種。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亞東半部。全長約40厘米,最大可達約50厘米。半樹棲型。通過鼓脹顎須的方式虛張聲勢。食物以昆蟲和植物為主。
飼養
(1)從出生到6英寸大小(約15厘米):20~30加侖(0.09立方米~0.14立方米)
(2)6英寸到成體:60加侖(0.27立方米)
(3)成體或混養可以飼養于更大的飼養箱中
(4)采用適當尺寸的飼養箱對您的鬃獅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飼養箱過小可能導致您的鬃獅體溫過熱甚至死亡。
(5)日用加熱燈,夜用加熱燈或陶瓷加熱,個人覺得陶瓷燈比較好用。UVB燈:10.0:溫控器。
(6)墊材(爬蟲專用沙、玉米芯)。小獅子為避免誤食,用報紙最好,如果條件寬裕用A4紙或者報紙是最好的選擇。
(7)最好每個箱子一只,鬃獅存在種族壓制,可能同一胎的兩只蜥蜴一只都35cm了,另一只才20cm。同一窩體型相當的母鬃獅蜥可以飼養在一起,國外養殖場的也不是一窩一只。
鬃獅蜥、和玉米蛇的飼養、
自然光曝曬
偶爾讓鬃獅在陽光下進行曝曬會有利于它們的健康。在曝曬時要確保溫度適合,光照溫度在35攝氏度上下時,你可以讓鬃獅多曝曬幾個小時;低于這個溫度時 (不能低過25攝氏度),要將曝曬時間控制在半個小時以內。曝曬時最好將鬃獅圈在一定的范圍之內,這樣可以防止鬃獅亂跑。
濕度
鬃獅的棲息環境偏干燥,濕度不超過30%,否則容易得呼吸道疾病。如果你所在地區的氣候比較潮濕或者房間的通風性比較差,那可以在飼養箱里栽植一些垂葉榕 (Ficus benjamina) 來適當調節濕度。玉米蛇 elaphe gutatta gutatta
別名:玉米錦蛇、紅鼠蛇
分類:游蛇科 鼠蛇屬
分布地:美國南部、墨西哥
棲息地:地棲性,獨居;通常在森林,林地,農田都可以發現它們的蹤跡
壽命:12-15年左右
合適溫度: 21-32℃
相對濕度:75-80%
食物:家庭飼養最好喂白老鼠和小型的蜥蜴;可多營養喂養,比如喂:生鵪鶉蛋、鴨、雞肉絲等(不建議長期)。幼體可以喂蜥蜴的尾巴和老鼠的尾巴
性情:溫和
毒性:無毒
繁殖:11 - 3 月冬眠,2 - 3 年達性成熟,***期 3 - 8 月, 每次產蛋 6 - 30 枚以上,孵化期 60 天
(ps: 建議不要讓玉米蛇冬眠,加溫繼續喂吃!)
飼養設備可以使用比較簡單,高而闊 ,通風但堅固的飼養箱(頂部要裝有牢固的頂蓋,以防外逃),在飼養箱被還可以更具各人的不同喜好而布置一些枯木 人造草皮或者報紙 可匿藏的石洞等。 更要在其中預備一些枯枝(脫皮) 水盆(喝水 洗澡) 另外配一些爬蟲燈和電耗等器材方便與觀賞和冬季保溫。
飼喂:以小型白鼠投喂即可,每次相隔7-10天 切記不可投喂體型過大或者數量太多 ,應為過量或者過大的食物會使它們嘔吐,而沒次進食后的一段時間千萬不要打擾它們,以免令其嘔吐,因為玉米蛇幼體在進食后嘔吐是很容易致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