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糞便中有馬拉色菌嗎?
有…馬拉色菌屬(Pityrosporum)也稱為糠秕孢子菌屬,真菌學分類為有絲孢菌,屬于擔子菌門擔孢目-擔孢科。該屬分為7個菌種。
糠秕馬拉色菌(M.furfur)為屬標準株,可分為兩種新模式:卵圓形和正圓形;孢子形態變化較大,可長出菌絲。
合軸馬拉色菌(M.sympodialis)為皮膚上最常見的一種,常與其他種同時存在,由于細胞很小,很難觀察到出芽,主要特征為能分解七葉苷。
球形馬拉色菌(M.globosa)常存在于花斑癬和脂溢性皮炎中,菌落生長緩慢且表面有深在皺褶;細胞為球形,有許多芽管,特別見于患者的原代培養。
限制馬拉色菌(M.restricta) 因其特征有限(包括過氧化氫酶活性)而得名,常從頭皮及面部上獲得,并常與其他種共同存在。
史洛邦馬拉色菌(M.sloofiae)可存在于動物和人身上,主要特征為在cremophor EI上不能生長且不能分解七葉苷;致病性尚不清楚。
蠣殼馬拉色菌(M.obtusa)非常少見,具有β-葡萄糖苷酶。
馬拉色菌大多菌體含脂酶,以鑲嵌形式存在于富含葡聚糖的細胞壁和(或)細胞膜系統,脂酶將脂質分解為脂肪酸,以自身代謝提供必需的營養源,故主要寄生于人體皮脂腺豐富部位如胸、背、頭、面和頸等部,是一種條件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