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魚的眼睛是長在頭部的兩側,它是怎么看到正前方的食物的。
魚的眼睛向外凸出,可以擴大一定范圍的視野。但是它的正前方有一定的夾角是它視線的盲區。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魚在水中不停地改變方向,就是要避免長時間的盲區造成危險。另外魚的身體兩側有敏銳的感覺器官——側線,可以幫助魚類躲避危險。正前方的食物只要不是在視線的盲區內都是可以看見的,由于它不停地轉動身體使得它不會有固定的盲區,所以會看到正前方的食物。
魚雖然屬于低等脊椎動物,但眼睛的結構卻與人眼相似。所不同的是,人眼的水晶體是扁圓形,可以看到遠處的東西;而魚眼的水晶體卻是圓球形,只能看見較近的物像。所有的魚都是近視眼,它們很少能看到12米以外的物體,這與它們水晶體的彎曲度不能改變有關。不過,魚雖然近視,但反應卻很靈敏。釣魚的人常常發現這樣的事情:當他走到河邊,還未來得及放下魚鉤時,魚卻早已察覺,迅速逃避了。原來,魚在水中雖然看得不遠,但卻能夠通過光線的折射,在水中看到陸地上的物體。由于折射作用,魚會感覺到陸地上的物體的距離比實際的距離要近得多,位置也比較高,所以人還沒靠近水邊,它卻感到人已出現在它的頭頂上了。因此,有經驗的釣魚者通常都是蹲在岸邊,使人體與水平面保持最小的角度,這樣魚就看不到人了。一般來說,魚類的視野比人的要廣闊得多,所以不用轉身就能看見前后和上面的物體,例如淡水鮭在垂直面上的視野為150度,水平面上的視野為160~170度,而人眼分別為134度和154度。正是由于這個原因,照相機上使用的超廣角鏡頭也被稱為魚眼鏡頭。
所以魚應該跟人類一樣可以看得到五顏六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