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的形態結構特征和習性
蝴蝶的形態
觸角端部加粗,翅寬大,停歇時翅豎立于背上。蝶類觸角為棒形,觸角端部各節粗壯,成棒錘狀。體和翅被扁平的鱗狀毛。腹部瘦長。蝶類白天活動。在鱗翅目158科中,蝶類有18科。蝶類成蟲取食花粉、花蜜;有的幼蟲為植食性,為害林木與莊稼。有的幼蟲吃蚜蟲,是益蟲。蝶類翅色絢麗多彩,人們往往作為觀賞昆蟲。
全球有記錄的蝴蝶總數有17000種,中國約占1300種。蝴蝶的數量以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出產最多,其次是東南亞一帶。世界上最美麗、最有觀賞價值的蝴蝶,也多出產于南美巴西、秘魯等國。而受到國際保護的種類,多分布在東南亞,如印度
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在同一地區、不同海拔高度形成了不同濕濕度環境和不同的植物群落,也相應形成很多不同的蝴蝶種群。中國的云南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亞洲,臺灣也以蝴蝶品種繁多著名。蝴蝶一般色彩鮮艷,翅膀和身體有各種花斑,頭部有一對棒狀或錘狀觸角(這是和蛾類的主要區別,蛾的觸角形狀多樣)。最大的蝴蝶展翅可達24厘米,最小的只有1.6厘米。大型蝴蝶非常引人注意,專門有人收集各種蝴蝶標本,在美洲“觀蝶”遷徙和“觀鳥”一樣,成為一種的活動,吸引許多人參加。但是,有許多種類的蝴蝶是農業和果木的主要害蟲。
蝴蝶的分類
根據蝴蝶的特征和進化的程度,全世界的蝴蝶可分為4總科、17科、分列如下:
★弄蝶總科Hesperoidea
☆弄蝶科 Hesperiidae
☆韁弄蝶科Euschemonidae
☆大弄蝶科Megathymidae
★鳳蝶總科Papilionoidea
☆鳳蝶科 Papilionidae
☆絹蝶科 Parnassiidae
☆粉蝶科 Pieridae
★蛺蝶總科Nymphaloidea
☆灰蝶科 Lycaenidae
☆蜆蝶科 Riodinidae
★灰蝶總科Lycaenidea
☆喙蝶科 Libytheidae
☆眼蝶科 Satyrldae
☆環蝶科 Amathusiidae
☆斑蝶科 Danaidae
☆閃蝶科 Morphidae
☆蛺蝶科 Nymphalidae
☆袖蝶科 Heliconiidae
☆珍蝶科 Acraeidae
☆綃蝶科 Ithomiidae
上述分類中、大弄蝶、綃蝶、閃蝶、袖蝶、韁弄蝶五科中國均無分布。鳳蝶科和閃蝶科是最有美學價值和經濟價值的蝴蝶,其次為蛺蝶科、粉蝶科、絹蝶科、斑蝶科、環蝶科等。
按照生態環境來劃分,還可將蝴蝶分為以下類型:森林蝶類、沼澤蝶類、森林草原蝶類、農業植物蝶類。
中國的蝴蝶
中國蝴蝶種類豐富,尤其是在亞熱帶地區。常見的科有:
鳳蝶科:大型蝶類,色彩艷麗,后翅一般有尾帶,更增娉妍。多產于熱帶、亞熱帶地區,食蕓香科、繖形科植物。有時成害,如黃鳳蝶、玉帶鳳蝶等。
粉蝶科:中等體型,一般為白、黃、橙等色。***蝶和Pieris napi均為害十字花科蔬菜,樹粉蝶為害果樹。
蛺蝶科:已知5000種以上,是蝶類中為數最多的一科。前足退化,無爪,翅疊于背上。易于識別。稻眼蝶幼蟲為害稻和竹,前翅有2眼紋,如日月,故又名日月蝶。
灰蝶科:小型蝶類。翅色有藍、綠、青銅等色,帶金屬光澤。幼蟲大都植食性,少數能捕食蚧或蚜。
絹蝶科:本科昆蟲翅薄半透明,無尾,一般白色或帶有花紋,極為娟麗,為山棲性,多在寒冷地區。
環蝶科:大型或中型的種類,翅展最小在50毫米以上最大達到200毫米觸角短細,端部膨大不顯著。須側扁眼有毛。前足退化。色暗多呈黃色,灰色,棕色,暗褐色,也有少數暗紫色。翅膀上有大型斑點。
閃蝶科:大型華麗的蝶種,翅膀寬大,翅展75——200毫米。觸角細而短,腹部很短,翅膀多蘭色,有金屬光澤,也有黃褐色或灰白色,有條紋及成列的眼斑,眼睛裸出,無毛。后翅中室開式,雄種前足符節有長毛,白天活動飛翔敏捷,該科全世界有記載的約80種,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少數分布于墨西哥及北美洲南部。本科以其大形及閃光的色彩,為收藏家所喜愛,視為精品。圖畫中出現的蘭***多以此科為原形,比較常見的是閃蝶屬的塞浦路斯閃蝶,大藍閃蝶,夢幻閃蝶,國王閃蝶。最具夢幻色彩的要數太陽閃蝶了。
斑蝶科:中型或大型的種類,體多黑色,頭部和腹部有白色的小點,翅膀多色彩艷麗有群棲習性。
蝴蝶等昆蟲的鱗片的作用
蝴蝶為典型的晝間活動性昆蟲,有些種類在強光下飛行,有些則嗜於陰暗處飛行。其飛行的高度因種類而異,有些只在草面飛行,有些則飛行很高。
蝴蝶翅膀上的鱗片,如屋頂之瓦片般重疊排列,型態類似球拍,基部有一小柄嵌入翅膀上的凹窩。具有防水功能。
翅膀的顏色和花紋有些由鱗片所含之色素所造成,有些則為鱗片表面之條狀刻紋分散投入之光而產生藍色或青銅金屬光澤。不同的顏色和花紋可以達到威嚇、警戒或隱蔽的效果。蘭嶼產之珠光黃裳鳳蝶后翅之金屬光澤馳名於世,此為表面構造特殊所造成之構造顏色。
操作蝴蝶時很容易損壞此精細關節,鱗片因而脫落,以肉眼觀察鱗片似為有顏色之塵粒,稱為鱗粉。由于鱗粉易於脫落的特性,在其遇到蜘蛛網時,可以較容易掙脫。某些鱗粉連結毒腺,當接觸鱗粉使其脫落后,毒液自然沾黏到觸碰者身上。
雄蝶另有發香鱗散生於鱗片間,發香鱗基部有一小腺體,產生揮發性費洛蒙,於求愛時刺激雌蝶,此種揮發性費洛蒙來自其基部腺體鱗片之柄,而由鱗片末端之毛狀物散布。
雙蝴蝶是什么?雙蝴蝶形態介紹
雙蝴蝶是一種草本植物,對于這種植物你了解多少呢?今天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雙蝴蝶這種植物。
雙蝴蝶,拉丁文名:Tripterospermum chinense (Migo) H. Smith 龍膽科、雙蝴蝶屬多年生纏繞草本。具短根莖,根黃褐色或深褐色,細圓柱形。莖綠色或紫紅色,近圓形具細條棱,上部螺旋扭轉,著生于莖基部,緊貼地面,密集呈雙蝴蝶狀,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具狹翅或無翅,裂片線狀披針形,通常短于萼筒或等長,彎缺截形;花冠藍紫色或淡紫色,褶色較淡或呈乳白色,鐘形,裂片卵狀三角形,褶半圓形,先端淺波狀;雄蕊著生于冠筒下部,不整齊,花絲線形,花柱宿存;種子淡褐色,近圓形,長寬約相等,具盤狀雙翅。花果期10-12月。有清熱解毒、止咳止血的功效。
葉對生,全緣,三出脈,基生葉倒卵形,長4—6厘米,寬2—2.5厘米,無柄;莖生葉卵圓形或卵狀被針形,長4—8厘米,寬1.5—3.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圓或略帶心形。花單生葉腋或數朵成聚傘花序,花柄長約3毫米;花萼管狀,管長1—1.5厘米,5裂,裂片線形,長0.5—1厘米;花冠白色或藍色,有紫色條紋,頂端5裂,裂片三角形,長約5毫米,裂片間有褶;雄蕊5,著生于花冠管上,花柱長約5毫米,柱頭膨大,2裂。蒴果2裂;種子多,三棱形,棱上有翅,其中1個棱上的翅較其他2個棱上上的翅狹。
雙蝴蝶的生態習性
雙蝴蝶生山坡林下、林緣、灌木叢或草叢中,海拔300-1100米。
雙蝴蝶的分布區域
雙蝴蝶產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廣西。模式標本采自浙江天目山。
雙蝴蝶的形態特征
莖
雙蝴蝶為多年生纏繞草本。具短根莖,根黃褐色或深褐色,細圓柱形。莖綠色或紫紅色,近圓形具細條棱,上部螺旋扭轉,節間長7-17厘米。
葉
雙蝴蝶基生葉通常2對,著生于莖基部,緊貼地面,密集呈雙蝴蝶狀,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3-12厘米,寬(1)2-6厘米,先端急尖或呈圓形,基部圓形,近無柄或具極短的葉柄,全緣,上面綠色,有白色或黃綠色斑紋或否,下面淡綠色或紫紅色;莖生葉通常卵狀披針形,少為卵形,向上部變小呈披針形,長5-12厘米,寬2-5厘米,先端漸尖或呈尾狀,基部心形或近圓形,葉脈3條,全緣,葉柄扁平,長4-10毫米。
花
雙蝴蝶具多花,2-4朵呈聚傘花序,少單花、腋生;花梗短,通常不超過1厘米,具1-3對小苞片或否;花萼鐘形,萼筒長9-13毫米,具狹翅或無翅,裂片線狀披針形,長6-9毫米,通常短于萼筒或等長,彎缺截形;花冠藍紫色或淡紫色,褶色較淡或呈乳白色,鐘形,長3.5-4.5厘米,裂片卵狀三角形,長5-7毫米,寬4-5毫米,褶半圓形,長1-2毫米,比裂片短約5毫米,寬約3毫米,先端淺波狀;雄蕊著生于冠筒下部,不整齊,花絲線形,長1.3-1.9厘米,花藥卵形,長約1.5毫米;子房長橢圓形,兩端漸狹,長1.3-1.7厘米,柄長8-12毫米,柄基部具長約1.5毫米的環狀花盤,花柱線形,長8-11毫米,柱頭線形,2裂,反卷。
果
雙蝴蝶蒴果內藏或先端外露,淡褐色,橢圓形,扁平,長2-2.5厘米,寬0.7-0.8厘米,柄長1-1.5厘米,花柱宿存;種子淡褐色,近圓形,長寬約相等,直徑約2毫米,具盤狀雙翅。
雙蝴蝶花果期10-12月。
雙蝴蝶今天就介紹到這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要簡介概括過的蜻蜓(或蝴蝶)的形態結構特征和主要生活習性
蜻蜓目(Odonata)所有昆蟲的通稱。包括人們熟悉的蜻蜓、豆娘。 黃蜻蜓
幼蟲稱為稚蟲,完全水生,形態與習性與成蟲完全不同。各種的稚蟲形態差異極大。成蟲有兩對等長的窄而透明的翅,脈序網狀,翅前緣近翅頂處常有翅痣。咀嚼式口器發達。胸部斜列,前胸小,能活動。足接近頭部(以便于捕食)。腹部細長。復眼突出,觸角小而不明顯。成蟲的構造雖頗一致,但大小差別懸殊,翅展一般為5公分
從最小的1.8公分(0.7吋)到最大的19.3公分(7.5吋)。
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蟲。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據著頭的絕大部分,且每只眼睛又有數不清的“小眼”構成,這些“小眼”都與感光細胞和神經連著,可以辨別物體的形狀大小,它們的視力極好,而且還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看而不必轉頭。此外,它們的復眼還能測速。當物體在復眼前移動時,每一個“小眼”依次產生出反應,經過加工就能確定出目標物體的運動速度。這使得它們成為昆蟲界的捕蟲高手。
蜻蜓一般都生活在比較潮濕的地區,比如水壩或溝渠比較多的地方。它的這種生活習性主要是因為它的繁殖方式所導致的,它繁殖的一個重要媒介就是水,它的卵是要產在水中的,而卵的孵化、成長,以及成為一只正式的蜻蜓以前,它都是在水中進行的。
所以它們很依賴水,也更需要水,如果沒有水的話那么他們將無法生存,如果沒有水的話,他們將滅絕。其實所有的生命體都是要依賴于水而存在的。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蜻蜓的捕食,蜻蜓的捕食一般也都是在水面上進行的,因為那里有大量的昆蟲供他們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