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蛇科的物種分類
屬學名及命名者種數亞種數名稱地理范圍棘眥海蛇屬Acalyptophis,Boulenger,186910細鱗海蛇泰國、華南海域、廣東海岸、臺灣、印尼、菲律賓、新幾內亞、澳洲北部劍尾海蛇屬Aipysurus,Lacépède,180471橄欖海蛇帝汶海、***、泰國、澳洲海岸、新喀里多尼亞、印尼、新幾內亞南部、馬來西亞西部、越南侏儒皇冠蛇屬Cacophis,Günther,186340森冠蛇澳洲麗紋蛇屬Calliophis,Gray,1834811東方珊瑚蛇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印尼、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緬甸、菲律賓、越南、老撾、中國南部、***、臺灣 Drysdalia,Worrell, 196130東南草蛇澳洲南部小沙蛇屬Elapognathus,Boulenger, 189620西南草蛇澳洲西部桿尾海蛇屬Ephalophis,M.A. Smith, 193110格氏泥蛇澳洲西北部盔頭蛇屬Hoplocephalus,Wagler, 183030寬頭蛇澳洲東部細尾珊瑚蛇屬Leptomicrurus,Schmidt, 193742黑背珊瑚蛇南美洲北部洛氏蛇屬Loveridgelaps,McDowell, 197010所羅門細眼蛇所羅門群島小伊蛇屬Micropechis,Boulenger, 189610新幾內亞細眼蛇新幾內亞擬珊瑚蛇屬Micruroides,Schmidt, 192812西方珊瑚蛇美國、墨西哥珊瑚蛇屬Micrurus,Wagler, 18246954珊瑚蛇北美洲南部、南美洲眼鏡蛇屬Naja,Laurenti,1768205眼鏡蛇非洲、亞洲虎蛇屬Notechis,Boulenger, 189620虎蛇澳洲南部及其附近離島眼鏡王蛇屬Ophiophagus,Günther, 186410眼鏡王蛇孟加拉國、緬甸、柬埔寨、中國、印度、安達曼群島、印度尼西亞、老撾、泰國、越南、西馬來西亞、菲律賓異眼鏡蛇屬Paranaja,Loveridge, 194412多帶蛇剛果***共和國、喀麥隆長吻海蛇屬Pelamis,Daudin, 180310黃腹海蛇印度洋及太平洋伊澳蛇屬Pseudechis,Wagler, 183070黑蛇澳洲樹眼鏡蛇屬Pseudohaje,Günther, 185820森林眼鏡蛇安哥拉、布隆迪、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共和國、剛果、加蓬、加納、肯尼亞、尼日利亞、盧旺達、烏干達、塞拉里昂、科特迪瓦、多哥澳西蛇屬Rhinoplocephalus,Müller, 188560澳洲細眼蛇澳洲東部及南部、新幾內亞南部黑帶眼鏡蛇屬Simoselaps,Jan, 1859133澳洲珊瑚蛇澳洲大陸毒伊蛇屬Toxicocalamus,Boulenger, 189690新幾內亞森林蛇新幾內亞及鄰近島嶼澳東蛇屬Tropidechis,Günther, 186320粗鱗蛇澳洲東部
眼鏡蛇一共有多少品種?
種名學名及命名者亞種數地理分布南非眼鏡蛇Naja anchietae,(Bocage,1879)0安哥拉、納米比亞、贊比亞、津巴布韋東部喙眼鏡蛇Naja annulifera,(Peters,1854)0馬拉維、莫桑比克、南非、贊比亞、津巴布韋阿氏射毒眼鏡蛇Naja ashei,(Wüster and Broadley,2007)0埃塞俄比亞南部、肯尼亞、索馬里、烏干達舟山眼鏡蛇Naja atra,(Cantor,1842)0中國、越南埃及眼鏡蛇Naja haje,(Linnaeus,1758)2貝寧、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共和國、乍得、埃及、加納、幾內亞、科特迪瓦、利比亞、馬里、摩洛哥、尼日爾、尼日利亞、阿曼、沙特阿拉伯、塞內加爾、蘇丹共和國、坦桑尼亞、多哥、烏干達、也門孟加拉眼鏡蛇Naja kaouthia,(Lesson,1831)0孟加拉、緬甸、柬埔寨、中國、印度、老撾、馬來西亞、泰國及越南馬里眼鏡蛇Naja katiensis,(Angel,1922)0貝寧、喀麥隆、加納、幾內亞、科特迪瓦、馬里、岡比亞、毛里塔尼亞、尼日爾、尼日利亞、塞內加爾、多哥緬甸眼鏡蛇Naja mandalayensis,(Slowinski & Wüster,2000)0緬甸非洲森林眼鏡蛇Naja melanoleuca,(Hallowell,1857)0安哥拉、貝寧、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剛果***共和國、剛果、埃塞俄比亞、加蓬、加納、岡比亞、幾內亞、科特迪瓦、肯尼亞、利比亞、塞拉里昂、索馬里、蘇丹共和國、坦桑尼亞、多哥、烏干達、贊比亞、津巴布韋莫桑比克射毒眼鏡蛇Naja mossambica,(Peters,1854)0安哥拉東南部、馬拉維、莫桑比克、索馬里、納米比亞、南非共和國、坦桑尼亞、贊比亞、津巴布韋印度眼鏡蛇Naja naja,(Linnaeus,1758)0孟加拉、不丹、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斑馬射毒眼鏡蛇Naja nigricincta,(Bogert,1940)1安哥拉、納米比亞、南非黑頸射毒眼鏡蛇Naja nigricollis,(Reinhardt,1843)0安哥拉、貝寧、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剛果***共和國、剛果、埃塞俄比亞、加蓬、岡比亞、加納、幾內亞、科特迪瓦、肯尼亞、利比亞、馬里、毛里塔尼亞、納米比亞、尼日爾、尼日利亞、塞內加爾、塞拉里昂、蘇丹共和國、坦桑尼亞、索馬里、多哥、烏干達、贊比亞黃金眼鏡蛇Naja nivea,(Linnaeus,1758)0博茨瓦納、納米比亞、南非努比亞射毒眼鏡蛇Naja nubiae,(Wüster & Broadly,2003)0乍得、埃及、尼日爾、蘇丹共和國中亞眼鏡蛇Naja oxiana,(Eichwald,1831)0阿富汗、印度、伊朗、巴基斯坦、土庫曼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紅頸射毒眼鏡蛇Naja pallida,(Boulenger,1896)0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索馬里、坦桑尼亞菲律賓眼鏡蛇Naja philippinensis,(Taylor,1922)0菲律賓安達曼眼鏡蛇Naja sagittifera,(Wall,1913)0印度安達曼群島薩馬眼鏡蛇Naja samarensis,(Peters,1861)0菲律賓中南半島射毒眼鏡蛇Naja siamensis,(Laurenti,1768)0柬埔寨、老撾、泰國、越南馬來射毒眼鏡蛇Naja sputatrix,(F. Boie,1827)0印尼蘇門答臘射毒眼鏡蛇Naja sumatrana,(Müller,1887)0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南部
眼鏡蛇有幾種分類啊?生活在哪些地區?
你采納的真快。。。。。
眼鏡蛇科Elapidae有44屬186種,可分為環蛇亞科Bungarinae、眼鏡蛇亞科Elapinae和虎蛇亞科Notechinae。廣布于歐洲以外的各大洲。陸棲。上頜骨較短,水平位,不能豎起;前溝牙類毒蛇,主要為神經毒,也有混合毒者。包括許多劇毒蛇種,如內陸泰攀蛇(細鱗泰攀蛇)Oxyuranus microlepidotus、黑曼巴蛇Dendroaspis polylepis等,我國有4屬8種,主要分布于長江以南,如金環蛇Bungarus fasciatus、銀環蛇Bungarus multicinctus、麗紋蛇Calliophis macclellandi、眼鏡蛇Naja naja、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h。其中眼鏡王蛇全長可達6米,為最大毒蛇。
環蛇屬Bungarus頭頸不易區分,眼小或適中,瞳孔圓形;前溝牙后有2~4個小牙。脊鱗擴大,尾下鱗單行,無頰鱗,背鱗光滑,均15行。已知約12種,主要分布于亞洲,我國有2種。銀環蛇Bungarus multicinctus在我國有兩個亞種:指名亞種,腹鱗203~221,軀干部環紋31~50個,尾部8~17個,分布于中國華中、華南、西南地區和臺灣,以及緬甸、老撾;銀環蛇云南亞種,腹鱗213~231,軀干部環紋20~31個,尾部7~11個,僅產于中國云南西南部。全長1米左右,通身背面具黑白相間的環紋。腹面全為白色。背鱗通身1行,正中1行鱗片(脊鱗)擴大呈六角形。尾下鱗全為單行。棲息于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處;傍晚或夜間活動,,常發現于田邊、路旁、墳地及菜園等處。捕食泥鰍、鱔魚和蛙類,也吃各種魚類、鼠類、蜥蜴和其他蛇類。卵生。5~8月產卵,每產5~15枚,孵化期1個半月左右。幼蛇3年后性成熟。銀環蛇毒性很強,上頜骨前端有1對較長的溝牙(前溝牙)。人被咬傷后,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銀環蛇成體供藥用。孵出7~10天的幼蛇干制入藥,稱“金錢白花蛇”,有怯風濕、定驚搐的功效,治風濕癱瘓、小兒驚風抽搐、破傷風、疥癬和梅毒等癥。銀環蛇膽可治小兒高燒引起的抽搐。金環蛇Bungarus fasciatus是一種具前溝牙的劇毒蛇,與眼鏡蛇、灰鼠蛇合稱“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種。分布于北緯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區,包括我國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云南南部,在東部向北可達江西南昌,國外分布于南亞及東南亞。棲息于海拔180~1014米的平原或低山,植被覆蓋較好的近水處。夜晚活動。吃蛇,偶爾吃蜥蜴或其他脊椎動物。卵生,5~6月產卵6~14枚于腐葉下或洞穴中。蛇體浸酒及蛇膽也被用來入藥,長期以來大量被捕殺內銷或出口。由于此蛇分布范圍較銀環蛇狹窄,數量本來就不多,野外已極稀少。
麗紋蛇屬Calliophis頭頸不易區分,無頰鱗。背面棕色或紫棕色,背鱗均13行或15行,光滑;尾短,尾下鱗成對。已知約13種,我國有3種:福建麗紋蛇Calliophis kelloggi、麗紋蛇Calliophis macclellandi、臺灣麗紋蛇Calliophis sauteri。見于華南、華中及西南一帶,較稀有。棲息于山區森林中,夜間活動,很少咬人,吞食其他小蛇。
眼鏡王蛇屬Ophiophagus僅1種,即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h。有前溝牙,其后有3個小牙,頭頸不易區分。頭部具有1對大枕鱗,尾下鱗部分單枚,部分成對。體長120~400厘米,體重2~8千克,是最大的毒蛇。廣泛分布南亞、東南亞,我國見于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和***。生活在平原至高山樹木中,常在山區溪流附近出現,林區村落附近也時有發現。一般隱匿在巖縫或樹洞里,有時也能爬上樹,往往是后半身纏繞在樹枝上,前半身懸空下垂或昂起。晝夜均活動。混合性毒,一條成年蛇依次排毒量為300多毫克
太攀蛇屬Oxyuranus有2種,分布于澳大利亞沙漠地區,其中內陸太攀蛇Oxyuranus microlepidotus是陸地上毒性最強的蛇。
眼鏡蛇的亞種分類
亞洲的眼鏡蛇中最著名的當屬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h,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毒蛇,大者體長可超過5米。非洲的眼鏡蛇以曼巴蛇Dendroaspis最著名,曼巴蛇主要為樹棲蛇類,但黑曼巴蛇Dendroaspis polylepis常在地面活動,黑曼巴蛇是非洲最大的眼鏡蛇,體長可達4米,黑曼巴蛇也是非洲毒性最大的蛇,且動作敏捷,攻擊速度快,非常危險。
眼鏡蛇科主要特征:上頜骨較短,前端有溝牙,溝牙之后往往有1至數枚細牙,系前溝 牙類毒蛇,毒液含神經毒為主。本科蛇類不愛活動,頭部呈橢圓形,從外形看與無毒蛇不易區別。頭背具有對稱大鱗,無頰鱗。瞳孔圓形,尾圓柱狀,整條脊柱均有椎體下突。中國只有4屬8種左右,如銀環蛇 ?、蝰蛇、眼鏡蛇、五步蛇等主要劇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