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殖田累
1、養殖水體
田螺適應能力強,疾病少,只要避開大量農藥、化肥毒害,農村許多平坦的河渠、溪灘、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體都可放養。保持底泥厚度10cm-15cm,面積大小不限。若是開闊的水體,水面可培植少量紅萍和水蓮等,池塘四周種植一些長藤瓜菜搭棚遮蔭,水中布置竹
尾、樹枝或石塊、草地等供田螺隱蔽棲息。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1/15公頃50kg-100kg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魚蝦和其他雜螺,3天-4天后在水體堆放有機肥料和繁殖餌料生物供田螺攝食。
2、種螺放養
種螺放養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種田螺的來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場收集。選擇色澤淡褐、殼薄而完整、體圓頂鈍的鮮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體中每平方
米投放種螺0.1kg-0.5kg,精養池可增大投種量2倍-3倍。養殖田螺可單獨放養,也可套養部分鰱、鳙魚種或采取田螺、泥鰍混養方式。
3、飼養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養殖方式,只需保持水體肥度,每隔一段時間施放適量的廄肥、雞糞、牛糞、豬糞或稻草等有機肥料即可滿足田螺生長需要。在高密度精養情況
下,則必須投人工餌料。田螺對營養要求不高,簡單地用米糠、麥麩、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飼料。
根據田螺吃食情況和氣候情況,在生長適宜溫度內(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飼量為體重的2%-3%。水溫在15℃-20℃、28℃-30℃幅度時,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給1%左右。當溫度低于15℃或高于30℃,則少投或不投。
4、日常管理工作
嚴禁流入受農藥、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鴨、蛇、鼠、鳥等敵害侵入;及時清除水中雜草和草根。平時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cm左右。高溫季節加大水
流量,以控制水溫升高和保證水體溶氧充足。寒冷天氣田螺進入泥土冬眠,此時,每周換水1次-2次,并向水體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5、收獲與運輸
經過一年的精心飼養,投放的幼螺可達10g-20g,當年孵出的仔螺也可達到5g以上規格。
收獲田螺時,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辦法,有選擇地攝取成螺,留養幼螺和注意選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補種,以后無需再投放種苗。根據其生活習性,在
夏、秋高溫季節,選擇清晨、夜間于岸邊或水體中旋轉的竹枝、草把上揀拾;冬、春季則選擇晴天的中午揀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揀拾等辦法采收
田螺。田螺的運輸很簡便,可用普通竹簍、木桶等盛裝,也可用編織袋包裝,運輸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濕潤,防止曝曬即可。
螻蛄怎么養殖?
螻蛄的養殖技術
(一)飼養設備及種蟲采集
螻蛄飼養以長300厘米,寬200厘米,深200厘米以上的大飼養池為好,池的四周用磚塊砌成,以水泥抹平,下部填100厘米厚的壤土,稍作壓實,為其創造深入越冬或挖掘產卵、育兒的環境,再填人20厘米厚的濕潤疏松含農家肥或腐殖質的土,這樣的土質適應螻蛄“跑濕不跑干”、“跑松不跑硬”的習性。表面撒上一層發酵后的馬糞、碎麥稈、谷糠等作為活動和保護層,以供成蟲、若蟲潛入,挖掘隧道,覓食,尋偶***或躲避天敵的侵襲,再在上面松散地放上一層長麥秸、玉米芯、稻草等,作為遮蔭、保濕用。池口罩上鐵窗紗蓋子,防止成蟲晚間逃逸。
飼養設備建好后,便可到野外采收種蟲。其采收方法有:
①利用螻蛄成蟲期的趨光性誘捕。可用電燈、黑光燈或氣燈、馬燈,于天黑后到村舍附近的場院,靠近渠邊、地頭的荒坡、亂崗等半砂壤土質的地方,點燈誘捕;
②用螻蛄的趨味性誘捕,可用直徑20—25厘米,高30厘米的圓塑料桶,相同或略小些的大罐頭瓶,于桶底放一層馬糞并摻合一些炒香的豆餅或煮熟的谷子,作為誘餌。將桶或瓶埋在螻蛄活動的地下,桶口與地面平齊,在上面搭上些松散的樹枝、作物秸稈等遮蓋物。天黑時放好,天亮后取出檢查,如已誘到,即可取出。
誘捕成蟲時間以每年的4、5月份及9、10月份,日平均氣溫在15.4—27℃,螻蛄成蟲活動盛期為佳。
凡誘捕到的成蟲,均要進行選優檢查,身體上有寄生螨(在身體腹面的頭、胸節間,胸足的基節處),肢體殘缺,體瘦腹小,體色灰暗無光澤,身上金黃色纖毛受到嚴重磨損,毛梢不尖者為劣品,均應淘汰。誘來的成蟲應分池飼養,每池的放養數量以每平方米10對為好。
(二)螻蛄的喂養及管理
飼養池中的腐殖土及農家肥遠遠不能滿足所養蟲口所需,必須及時補充。人工飼養螻蛄的天然青飼料有麥苗、谷苗、玉米、高梁嫩葉、瓜果皮等,但一次投入量要少。
投食時間以傍晚螻蛄開始潛出地表活動為好,次日檢查取食情況,以吃完為好,如有余也應撿出,防止積壓變質發霉,引發不利于螻蛄的病菌侵入。精料以煮熟晾干的谷粒,炒熟的豆餅渣、麥麩、花生碎殼等為好,應隔2—3日投放1次,投放量的多少,也要通過觀察后掌握。為投食方便和減少食物霉爛,可加工成人工飼料塊。
其成分及制作方法如下:干麥苗或禾本科青苗粉5000克,麥麩(炒香)500克、豆餅粉(炒香)1000克、干酵母50克、清水1.5升。將上述飼料攪拌成稠糊狀,在案板上壓成薄片,用刀切成1厘米見方的方塊,曬干保存。喂時應用木棒壓碎至米粒大小,成渣而不出粉為好。喂養***飼料時,應配以青菜、青草等含水量高的鮮飼料,以補充水量之不足。
關于飼養池中的溫濕度調控,一般來說要求不太嚴格,因為螻蛄是土棲性昆蟲,它們所在環境中的溫濕度變化幅度比大氣環境要小得多,而且通過土壤中的上下移動,隨時可找到比較適宜于它們生活的溫濕度條件。但最適宜的3種不同土層平均溫度依次為:5厘米深的,15.4—23.1;10厘米深的,16.5—26.1;20厘米深的14.9—24。氣溫低只是略為影響生育,過高則影響其取食。
因此,氣溫高時,可在飼養池周圍潑水降溫。越冬階段來臨,氣溫隆至lot3左右時,可在池內及其周圍堆放秸稈保溫。
(三)、螻蛄的采收加工
藥用成蟲的采收時間不固定,這是因螻蛄的發生、產卵,孵化、個體的齡期長短及發育階段極不整齊。一年四季均有成蟲出現,但以春秋季數量較大,因此,在每次投放飼料時都應輕撥池中覆蓋物,見有成蟲即可撿出。迅速用沸水燙死,曬干或烘干備用。
螻蛄養殖是一個新的養殖項目,目前并沒有太多的養殖技術經驗,還需要養殖戶在養殖螻蛄的過程中不斷總結才能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