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白腰文鳥怎么飼養?
白腰文鳥的繁殖白腰文鳥要搞好繁殖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一要選擇同品種的雌雄鳥,最好是“老雄配小雌”,以提高卵的***率,但要避免近親***。還要注意,不要選兩只都是雌鳥,也不要選缺乏生殖能力的雄鳥。白腰文鳥一般十月齡即可達到性成熟,每年4~10月(除換羽外)可繁殖5~7窩。
二要在繁殖季節加喂蛋小米或蛋大米,補飼牡蠣粉、墨魚骨等鈣質和少量蔬菜,以利催情產卵。雌雄鳥營巢后***一般看不到,交尾后4~6天可產卵,每天一枚,每窩4~6枚,第3枚開始孵化。
三要驗***卵。在孵化第四、五天,可將親鳥從巢中輕輕趕出,用蛋勺將卵一一取出,用紙卷成筒,在燈光或陽光下照卵,看是否***。***卵內可以看到胚胎中的血管分布,無精卵則無變化,俗稱“白蛋”,可揀出淘汰,過四五天雌鳥還會補產上。
四要保持孵化期(14~15天)環境安靜,這時雌雄親鳥輪流進行孵化,不要驚擾,不要移動鳥籠,以免親鳥棄巢不孵。
白腰文鳥? 白腰文鳥? 拉丁名:Lonchura striata? 英文名:White-rumped Munia? 雀形目? 梅花雀科? 上體灰褐色,具白色羽干紋,腰白色,尾上羽暗褐,飛羽及尾羽黑褐色。額、眼先、眼周、頦、喉黑褐色,胸部褐色具淺黃色羽干紋,腹與兩脅近白,尾下覆羽栗色。白腰文鳥體形小巧,羽色淡雅,形似麻雀,體長約8厘米,上體以深栗色為主,下背轉為灰白色,背部***有一黑褐色斑紋,形如"文"字,故而得名。又因其常全家十余只一起群居活動,形影不離,故有"十姐妹"之稱。日社會有人馴其"叼簽卜卦",所以也稱它"算命鳥"。
還有一種可能是因為來新環境不適應 如果實在想養。可以養雛鳥 用吸管加一點玉米糊糊喂大點了可以再喂谷子或小米,這種被馴服了的白腰文鳥就不會死了。
白腰文鳥是雀形目梅花雀科的鳥類。體長約11mm。上體深褐,特征為具尖形的黑色尾,腰白,腹部皮黃白。背上有白色縱紋,***具細小的皮黃色鱗狀斑及細紋。分布于印度、中國南方、東南亞及蘇門答臘。
地方性常見于低海拔的林緣、次生灌叢、農田及花園,高可至海拔1600米。性喧鬧吵嚷,結小群生活。習性似其他文鳥。白腰文鳥種群數較豐富。由于在谷物成熟期間,常成群飛到農田啄食谷物,給農業帶來一定危害。但文腰文鳥小巧玲瓏,易于馴養,是很好的籠養鳥類,可供籠養觀賞。應有計劃地獵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