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洲獵犬(野犬)和豺(亞洲野犬)打了起來,結果會怎樣?
哦,這個問題有點關公戰秦瓊的味道,我找了點資料,你對比一下吧!
豺:性喜群居,多由較為強壯而狡猾的“頭領”帶領一個或幾個家族臨時聚集而成,少則2-3只,多時達10-30只,但也能見到單獨活動的個體。當群體成員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也會互相撕咬,常常咬得鮮血淋漓,有時甚至連耳朵也被咬掉。平時的性情十分沉默而警覺,但在捕獵的時候能發出召集性的嚎叫聲。捕獵多在清晨和黃昏,有時也在白天進行。善于追逐獵物,也常以圍攻方式捕食。行動敏捷,善于跳躍,原地可跳到3米多遠,借助于快跑,能躍過5-6米寬的溝塹,也能跳過3-3.5米高的巖壁、矮墻等障礙,其靈活性勝于獅、虎、熊、狼等猛獸,而接近于貓科動物中最為靈活的猞猁和云豹。
非洲野犬:過去它們數量很多的時候,每個群落大約有40名成員,曾經記錄過的最大群落有100名成員。但是現在每個群落的成年成員大約是7~15只,由一對首領統治。群落中往往雌性少于雄性。雌性大多數終生不離開群落,大約有一半的雄性也會這么做。這些動物的社會結構和行為模式非常獨特。它們善于協作,會照顧生病或受傷的同伴——甚至像對待小狗一樣,健康的成員會給那些病弱者反芻半消化的肉吃,照顧孩子的保姆也會受到同樣待遇。一般來說非洲野犬群是和平的,但雌性首領有時會和麾下的雌犬爆發爭奪繁殖權的戰爭。非洲野犬合作狩獵,它們由雄性首領率領,在領地內游獵。主要在早晨和上半夜狩獵,如果月光明亮,它們甚至會忙活一整晚。非洲野犬狩獵依賴視覺而非嗅覺,它們發現獵物后會緊緊追逐它——它們的最高時速達到55 km/h——直到獵物疲憊不堪。非洲野犬最痛恨鬣狗,往往對單個的鬣狗痛下***。可以捕食兩倍于它們體重的獵物包括羚羊、角馬和斑馬。狂犬病和犬瘟熱是它們生存的致命***,大大降低了它們的種群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