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帶鳥是幾級保護動物
分為四大類型:哺乳綱、兩棲綱、爬行綱和昆蟲綱。 哺乳綱獸綱MAMMALIA 6目14科88種刺猬、達烏爾猬、大耳猬、侯氏猬、樹鼩、狼、赤狐、沙狐、藏狐、貉、鼬、白鼬、伶鼬、黃腹鼬、小艾鼬、黃鼬、紋鼬、艾鼬、虎鼬、鼬獾、緬甸鼬獾、狗獾、豬獾....
看見壽帶鳥有什么吉兆
壽帶鳥(學名:Terpsiphone paradisi)共有14個亞種,又名綬帶鳥、練鵲﹑長尾鹟﹑一枝花等異名。雄鳥有兩種色形,體長連尾羽約30厘米,頭﹑頸和羽冠均具深藍輝光,身體其馀部分白色而具黑色羽干紋。***兩根尾羽長達身體的四﹑五倍,形似綬帶,故名。雌鳥較雄鳥短小。它的體態美麗,體型似麻雀大小,最主要特征是雄性有著非常長的兩條***尾羽,像授帶一樣。它體色帶有金屬閃光的藍黑色,頭頂伸出一簇冠羽;鳴叫時可聳起,體羽為背栗腹白,翅亦為栗色。到了老年,鳥的全身羽毛成為白色,拖著白色的長尾,飛翔于林間,因而又稱之為一枝花。 巢筑于樹杈間,以樹皮和禾本科草葉為巢材,巢形為杯狀。食物中幾乎全為昆蟲,而且以鱗翅目為最多,例如天蛾、松毛蟲及其幼蟲和卵等,是森林中非常好的消滅害蟲的能手。
這是什么鳥
壽帶鳥
壽帶鳥(學名:Terpsiphone paradisi)共有14個亞種,又名綬帶鳥、練鵲﹑長尾鹟﹑一枝花等異名。雄鳥有兩種色形,體長連尾羽約30厘米,頭﹑頸和羽冠均具深藍輝光,身體其馀部分白色而具黑色羽干紋。***兩根尾羽長達身體的四﹑五倍,形似綬帶,故名。雌鳥較雄鳥短小。它的體態美麗,體型似麻雀大小,最主要特征是雄性有著非常長的兩條***尾羽,像綬帶一樣。它體色帶有金屬閃光的藍黑色,頭頂伸出一簇冠羽;鳴叫時可聳起,體羽為背栗腹白,翅亦為栗色。到了老年,鳥的全身羽毛成為白色,拖著白色的長尾,飛翔于林間,因而又稱之為一枝花。
請問,這是什么鳥
。這是壽帶鳥(學名Terpsiphone paradisi,英文名Asian Paradise-Flycatcher)是雀形目、鹟科的鳥類,共有14個亞種,又名綬帶鳥、練鵲﹑長尾鹟﹑一枝花等異名。雄鳥有兩種色形,體長連尾羽約30厘米,頭﹑頸和羽冠均具深藍輝光,身體其馀部分白色而具黑色羽干紋。***兩根尾羽長達身體的四﹑五倍,形似綬帶,故名。雌鳥較雄鳥短小。它的體態美麗,體型似麻雀大小,最主要特征是雄性有著非常長的兩條***尾羽,像綬帶一樣。它體色帶有金屬閃光的藍黑色,頭頂伸出一簇冠羽;鳴叫時可聳起,體羽為背栗腹白,翅亦為栗色。到了老年,鳥的全身羽毛成為白色,拖著白色的長尾,飛翔于林間,因而又稱之為一枝花。 巢筑于樹杈間,以樹皮和禾本科草葉為巢材,巢形為杯狀。食物中幾乎全為昆蟲,而且以鱗翅目為最多,例如天蛾、松毛蟲及其幼蟲和卵等,是森林中非常好的消滅害蟲的能手。
褐翅鴉鵑科、鴉鵑屬的中型鳥類,體長40-52cm,嘴粗厚、黑色,尾長而寬,凸尾,通體除兩翅、肩和肩內側為栗色外全為黑色。
分類:
脊索動物門鳥綱鵑形目鴉鵑科鴉鵑屬
命名者及年代:
Stephens,1815
別稱:
大毛雞、毛雞、紅毛雞、紅鵓、黃蜂(等)
拉丁學名:
Centropus sinensis
壽黛是什么鳥?
壽帶鳥
壽帶鳥亦稱"紫帶小"、"老白帶子",屬雀形目,?O科。該鳥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部和中部地區。它是一種美麗的森林和平原林區鳥類,羽色鮮艷,特別是雄鳥有兩根非常長的***尾羽,甚為透明,是著名的觀賞鳥。
[形態]雄鳥體長約30厘米,成年雄鳥的頭、頸和羽冠均具深藍色輝光,身體其余部分為白色而具黑色羽干紋。***尾羽長達體軀的數倍,形似綬帶。成年雌鳥羽冠較成年雄鳥短,尾羽也短,頭、頸、羽冠黑色具藍色輝光,其余羽色近似雄鳥,為赭色。眼暗褐色,喙鈷藍色,爪鉛褐色。
[生態]壽帶鳥在山區較之平原地帶更為常見。喜匿棲樹叢中,在東部沿海喜棲于水杉、槐樹林,有時也高踞樹頂上,平時飛行緩慢,而且往往僅飛短距離即停止,但捕捉昆蟲時十分迅速。飛行時長尾搖曳,易惹人注目。鳴聲粗噪急促。覓食在空中捕捉各類昆蟲,而不在地面上。食物以昆蟲為主,如:蚱蟬(Cryptotympana atra)、蝗蟲卵、金龜子卵、金龜蟲及松毛蟲、紡織娘卵、粉蝶等。
[飼養管理]壽帶鳥是最難飼養的籠鳥之一。由于它取食活的昆蟲,以及捕食飛行中的蛾類和蠅類,這在籠養情況下很難滿足,因此多在捕獲后1-3日內死亡。由于其體態美麗,國內自20世紀50年代初已多方設法飼養,到目前為止,飼養供觀賞時間均不足一年。
新捕到的壽帶鳥需結扎雙翅,用繩拴縛其頸部,置支架上馴養誘食。最初以長的鑷子夾取活動的蛾或蠅等,在其嘴前方晃動誘食;同時以生肉及少量的黃鸝混合粉料涂抹在其嘴邊,也可用小毛刷子或毛筆等物蘸取混合飼料的汁液涂于其嘴上,使能開始進食。但是,必須將新捕到的壽帶鳥放入較寬暢的鳥籠內,其籠外罩掛窗紗,籠底開洞接有捕蠅籠,捕得的蠅類可直接送入壽帶鳥的籠內供它捕食。同時,可將死的蠅蛾插在竹扦上伸入籠內晃動引誘它啄食。經過1-3天誘喂后,可在其籠內供給面粉蟲及死蛾或死蠅以及肉類等混合飼料,使它可以逐漸取食。當已接受死蟲和混合飼料后,糞便及精神正常的壽帶鳥,其飼料為生肉末、黃鸝混合粉料及面粉蟲。籠舍需溫暖而通風,冬季室溫要在18-25℃。若能設法獲得尚未離巢的雛鳥進行人工育雛和馴養,其效果將會更好些。
[繁殖]繁殖初期,雄鳥站在樹枝上,清晨就唱出占區求偶的歌。一周后開始營巢。巢多筑在小喬木主杈上,位置不高,不甚隱蔽,常遭天敵和人為破壞。巢相當秀氣,巢口圓,底部尖,呈一倒圓錐體,外壁系由植物花序、苔蘚、羽毛、棉花、蜘蛛網紡織而成,內壁是由細草根、草莖、草葉、樹皮纖維和苔蘚構成。一般外徑7.6-9.0厘米;內徑6.4-6.8厘米;深3.2-3.5厘米;高6.4-6.8厘米;深3.2-3.5厘米;高6.4-8.3厘米;距地高1.2-1.61米。一窩產卵2-4枚。卵的短徑為15.5毫米,長徑21.6毫米,重量為2.1-2.5克。卵呈橢圓形,色駝灰,其上布有栗色斑點。也有異色卵,呈黃白色或灰黃白色,被有淺褐色點狀斑。雌雄鳥均孵化育雛,孵化期12-14天,留巢期10天。
壽帶鳥在人為干擾下極易棄巢,特別是在產卵初期,棄巢之后在原巢附近重新筑巢。壽帶鳥領域性極強,其它鳥進入其巢區,它們立即追趕,直到驅走為止。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