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鸚鵡魚需要用在水里面加鹽嗎
重量百分比,用40克鹽加960克水,或者40克鹽加水溶解后再加水至1000毫升體積。如果是1000克水,那就加4166克鹽。鹽和魚之間的關系
1. 各種鹽類(不僅僅指食鹽)在海水中主要是以金屬氯化物為主。淡水中是以碳酸鹽為主。在鹽度不同的水體,其滲透壓是不同的。
魚類調節滲透壓,主要是調節血液中含有的尿素,還有TMAO(三甲胺氧化物)濃度,使其滲透壓與外界相近。
2.在淡水中的溶解鹽分主要是由碳酸氫鹽類組成,成分有鈣、鎂。鈣和磷等是構成魚類骨骼的主要物質,體內99%的鈣,80%的磷在骨骼上,也是其它水生生物必需的元素之一。一般營養鹽類較多的水,有利于魚類餌料生物的繁殖,因此對魚類生長有利。某些金屬鹽類,對魚類有明顯的影響。如水中的鐵離子,如升至0.2mg/L時,則氣體代謝降低,生長緩慢。水中的一些金屬鹽類達到一定的含量時,就對魚類有毒害作用,會導致魚重金屬中毒。
3.不同的魚類生殖時需要不同的鹽濃度,家魚在鹽度PH值達3%以上即不能正常繁殖,而赤點石斑魚產卵期最適當的鹽度為3%。
4.各種魚類能夠在不同的鹽度范圍內,但是如果超越其能忍受的范圍則導致魚體的機能失調,而影響生存。按魚類耐受鹽度變化適應的能力的大小,可將魚類分為廣鹽性和狹鹽性兩種。廣鹽性魚類可生存于鹽度差異大的區域,河口性魚類射水魚、泰國老虎等。狹鹽性魚類棲息于淡水或海水中,經不起鹽度的鹽度的輕微變化。如棲息于淡水中的許多鯉魚科、和海魚。許多棲息于海洋中鱸魚目魚類及深海魚類,鹽度變化可致其的死亡。
5. 魚類對滲透壓調節的適應是階段性的、逐漸變化的過程。如將鰻鱺從淡水直接移入海水中,將造成魚體嚴重的脫水現象。體重一天可減輕10%,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
6.很多魚類對鹽度的緩慢孌化,表現出很大的忍耐性。這一點在魚病防治上利用較多。利用滲透壓去防治一些寄生蟲類、霉菌類疾病。殺死病原。
養魚中鹽的用法在水族箱中添加鹽,所指的是粗鹽,而非一般家用調理用的鹽,原因是一般家用鹽是經過處理過的,據說是沒有任何養分,而粗鹽則是未經過處理的鹽,內涵許多豐富的微量元素,但粗鹽加淡水并不等于真正的海水(其原因請至各大海水魚飼養網站查詢即可得知),也就是說它的微量元素也不完全等于海水中的含量,但對于用自來水'養魚的我們而言,至少是最簡單且最便宜的方法喔!市售一瓶不曉得里面有什么鬼玩意的微量元素就要500塊了。
鹽是萬能藥,這樣的說法或許是名過于實,但不能否認,它確實是好用且有效的,一般而言,魚若生病,先檢查水質無誤,再加點粗鹽是有幫助的,更甚至于初期的立鱗病、初期的魚眼白霧或皮膚病等等常見之疾病,下粗鹽通常能好轉,比起動輒下黃藥更讓人安心許多,甚至于一些奇奇怪怪的病下粗鹽亦能莫名其妙的好了,這種例子也是有的。更何況粗鹽非藥物,亦無抗生素之后遺癥,實在是養魚人家必備之良藥。
淡水魚需要下粗鹽,這一點都不奇怪喔!原因我待會說明,關于劑量,通常飼養龍魚含鹽量千分之五是合理且無害的,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水族箱有一千公升的水量,粗鹽可以下到五公斤左右,如有必要(治病時)最多能夠下到百分之一,但記得喔,是有必要才如此,平常只須維持千分之五或根本無須下粗鹽。許多玩家在換水時,隨手一把粗鹽(隨意就可,不要過量,除非你的手掌很大),此舉能補充水中微量元素,是讓魚健康的不二法門喔!
要養好魚關鍵的是過濾,而過濾關鍵的也就是過濾魚便,水里的毒素都是魚便產生的,也只有把魚便的氨除掉才能保持水體無毒、穩定和清晰,魚也才能健康而少病的。在裸缸里由于缺少硝化菌的附生面積,硝化菌是很少的,也就不能及時處理魚便了,水體的氨含量就高,魚就容易有病厭食,水也容易混濁、長青苔綠藻,百度永清過濾了解一下,這過濾系統有自動清理缸底的功能,會有幫助的。
我的鸚鵡魚有病了他們說放5%的鹽我的缸是80CM的如果要按他們說的放那豈不是要放十幾斤?那不會把魚咸死啊
不用放很多,80cm缸平平的兩湯勺就差不多了,不過要記住是海鹽不是我們炒菜用的碘鹽。
額,白點病的話看嚴重程度、還有魚缸混養的其他魚或者水草之類的情況;如果只有鸚鵡而且不是特別嚴重的話最好是放兩平湯勺粗鹽然后加熱到三十一二度,減少喂食(保證不會餓的相互啃咬就行),一周就可痊愈;如果魚缸混養其他魚或者種有水草或者白點病已經很嚴重的話建議采用藥浴治療,就是把鸚鵡撈到一個桶里或者小魚缸里用甲基藍、白點凈、硝酸亞汞、***(四種隨便哪種建議最好甲基藍其他依次排序)進行藥浴,藥量大概是建議添加量的兩到三倍,溫度提到三十度以上,藥浴時間隨藥量增加而減少,基本上建議藥量的兩倍倆小時左右,三倍一個小時左右,每天藥浴一次,直到醫好(大約三到四次可以治愈),特別提醒藥浴一定要記得加氧要不死亡率會很高。
養鸚鵡魚可以加入使用鹽嗎?比例是多少
觀賞魚專用的鹽是魚市賣的大粒鹽就是海鹽 5角錢一袋也有成斤賣的 養觀賞魚都是用大粒鹽 沒有用食用鹽的食用鹽對魚沒有好處 你要是用鹽的話 就在換水的時候抓上一把放里 不要放心不下 盡量的放 看看你家的魚缸具體的大小 再加入大粒鹽
養鸚鵡魚的水里放什么鹽
用鹽最好使用粗鹽或者水族專用鹽,不可使用含添加劑的調味鹽,比如加碘鹽,不可用調味鹽。鹽應事先溶解并粗濾一下再添加,應在1-2天內逐漸的增加鹽濃度,以免引起魚的滲透壓震蕩。
用鹽安全濃度:加鹽的濃度要達到0.3%-0.5%才能起到調節滲透壓的作用,這個濃度對絕大多數魚是非常安全的。有些魚,例如有些軟水魚類和一些鯰魚,對氯化鈉非常敏感,用鹽要小心謹慎。
拓展資料:
主要品種
(1)血鸚鵡:體色血紅,體幅寬厚尾柄短。嘴臉象鸚鵡:大眼,嘴巴小巧,最大體長20厘米;
(2)金剛鸚鵡:血鸚鵡的變種,頭頂有肉瘤隆起,大紅色、體長可達30厘米以上,壽命8年左右;
(3)紫鸚鵡:選擇強健的血鸚鵡個體,喂給特殊飼料進行人工增色的血鸚鵡;
(4)一顆心鸚鵡:利用手術的方法剪掉仔魚尾巴的血鸚鵡,倒立時看象 心的形狀;
(5)獨角仙鸚鵡:采用手術的方法,把仔魚背鰭的前端修剪成犀牛角的樣子的血鸚鵡。
(6)糖果鸚鵡:用注射的手法使血鸚鵡變紫、藍、黃、橙顏色。但顏色不耐久。此外還有 激光染色的吉、福、財、壽等字樣血鸚鵡魚。
鸚鵡魚(學名:Amphilophus)或稱鸚嘴魚,鸚鵡魚,學名洛神頸鰭魚,隆頭魚科的屬類,俗稱有鸚哥魚、鸚嘴魚、紅楔鯛等,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熱帶魚類。因其色彩艷麗,嘴型酷似鸚鵡嘴型而得名。另有一種由美洲慈鯛雄紅魔鬼魚和紫紅火口雜交培育成的淡水賞觀魚,因體色鮮紅,又稱為血鸚鵡。每當漲潮的時候,大大小小的鸚鵡魚披著綠瑩瑩、黃燦燦的外衣,從珊瑚礁外的斜坡的深水中游到淺水礁坪和瀉湖中。
鸚鵡魚有特殊的消化系統。鸚鵡魚用它們板齒狀的喙將珊瑚蟲連同它們的骨骼一同啃下來,再用咽喉齒磨碎珊瑚蟲,然后吞入腹中。有營養的物質被消化吸收,珊瑚的碎屑被排除體外。鸚鵡魚的咽喉齒不象牙齒一樣尖利,而是演變為條石狀,咽喉齒的上頜面上凸起,正好和下面的凹處相吻合。
用鹽最好使用粗鹽或者水族專用鹽,不可使用含添加劑的調味鹽,比如加碘鹽,不可用調味鹽。鹽應事先溶解并粗濾一下再添加,應在1-2天內逐漸的增加鹽濃度,以免引起魚的滲透壓震蕩。
用鹽安全濃度:加鹽的濃度要達到0.3%-0.5%才能起到調節滲透壓的作用,這個濃度對絕大多數魚是非常安全的。有些魚,例如有些軟水魚類和一些鯰魚,對氯化鈉非常敏感,用鹽要小心謹慎。
食鹽聽很多人說可以用,但本人從來就沒用過,也不懂是真是假,一直都是用那種養魚專用的海水鹽,也就是大粒鹽吧,一塊錢一包,一包有一斤,魚市都有賣的,實在沒有也可以到***上去買啊,現在網絡這么發達,想買什么沒有啊?
鹽雖然算不上什么藥,但是對這個用量也是有講究的,放多了魚受不了,放少了沒用,還不如不放,經過我多年的實踐總結出來的,魚缸里最好長期有千分之一的鹽在水里,發現魚兒有什么不對經但又說不出什么原因的時候就把量加到千分之三,升溫i,換水,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老三樣,藥浴的量適情況掌握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五,這樣就可以了
養鸚鵡魚究竟應該加多少鹽
我以30年的養魚經驗告訴你,飼養淡水觀賞魚沒事不要加鹽。
鹽水和淡水的滲透壓不同,會造成魚類體表不斷的有體液滲出。海水魚能大量喝進海水以補充水分,而海水中過多的鹽分又通過***形成濃度很高的咸尿排泄掉,淡水魚沒有這個能力。
可能又有人會問我加少量鹽,沒有海水那樣的濃度是不是可以呢?答案是加少了起不到抑菌作用,加了白加。
水族飼養要用到鹽的地方有以下幾類:
1、養海水魚、珊瑚等海洋生物。
2、養水母。
3、養汽水魚(黃鰭鯧、潛水艇等)。
4、養非洲三湖慈鯛。
5、淡水魚臨時性的檢疫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