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是鸚鵡嗎?體型有點小,有沒有學話能力?
這是牡丹鸚鵡,
亦稱情侶鸚鵡、愛情鳥。屬鸚形目,鸚鵡科,計有9個品種,均產于非洲。 牡丹鸚鵡在我國飼養共有3個類型:即黑頭牡丹鸚鵡、紅牡丹鸚鵡和黃頭牡丹鸚鵡。
牡丹鸚鵡可以模仿其他鳥類,獸類的叫聲,和自己認為感興趣的聲音,但是從沒聽說過牡丹鸚鵡能學人說話,基本為零。
ps ? ? 相信奇跡
除了虎皮鸚鵡,還有什么鸚鵡適合飼養,最好是體型稍大一些的 謝謝~
你看見的姿勢大概是雄鳥的眼睛瞳孔縮小,然后反復點頭,摩擦雌鳥的嘴,那是鸚鵡的一種求偶的方式,建議你給你家的鳥做一個繁殖用的巢箱,因為鳥在求偶之后很可能會馬上進入繁殖期
如果還有什么不理解可以加我,我給你做更全面,更具體的解答
你可以試試養亞歷山大鸚鵡的~就是那種比較好馴服能鍛煉會說話的鸚鵡哦~大品種~這種鸚鵡***比較輕松。或者也可以養玄鳳鸚鵡,這種鸚鵡長得可愛、樣貌突出~當然,這些鸚鵡都要有經濟條件。親故既然會問這種問題,經濟條件應該都不錯的吧~喜歡我的答案就給贊
不滿意可以追問
我隨時恭候
一般的鸚鵡都有什么品種?體型大小,市場價?請詳細點,謝謝
小型鸚鵡主要有:虎皮鸚鵡,一般40~50R***一對。牡丹鸚鵡,一般80~100R***一對。
中型鸚鵡主要有:小緋胸鸚鵡,人工種價格一般在500R***左右一只。亞歷山大鸚鵡,人工種一般1000R***左右一只。吸蜜鸚鵡,不同種類吸蜜鸚鵡價格差距較大,常見的人工種黑頂吸蜜鸚鵡在3000~4000R***左右一只。葵花鸚鵡,人工種一般8000R***左右一只。
大型鸚鵡主要有:大緋胸鸚鵡,人工種價格在2500R***左右一只。金剛鸚鵡,金剛鸚鵡的所有種類都是原產地的保護物種,一般很難買到野生的,人工種的價格很高,普遍在每只萬元以上,品相好的能買到幾十萬。
【虎皮鸚鵡】(學名:Melopsittacus undulatus)是鸚形目鸚鵡科的鳥類,又名嬌鳳,屬小型攀禽品種,原產于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野生的虎皮鸚鵡棲息于林緣、草地等處。結群活動。以植物種子等為食。繁殖期為6-1月。營巢于樹洞中。每窩產卵4-8枚。孵化期為18天。性情活潑且易于馴養,在中國是大眾最喜歡的寵物鳥之一,野生種群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牡丹鸚鵡】亦稱情侶鸚鵡、愛情鳥。屬鸚形目,鸚鵡科,計有9個品種,均產于非洲。 牡丹鸚鵡在我國飼養共有3個類型:即黑頭牡丹鸚鵡、紅牡丹鸚鵡和黃頭牡丹鸚鵡。
這兩種最常見的了
大中型的鸚鵡有哪幾種
大中型的鸚鵡有亞馬遜鸚非洲鸚鵡、金剛鸚鵡、無花果鸚鵡、紐澳鸚鵡、鳳頭鸚鵡、非洲灰鸚鵡等等
1、金剛鸚鵡
該科鸚鵡尾巴長,看似鐮刀狀的大喙只有鳳頭鸚鵡可與其相比。以水果為食,食量很大,有力的喙可將堅果啄開,用舌有吸出果肉。面部無羽毛,興奮時可變為紅色。***外貌相似。
是熱帶美洲鳥類,原生地是森林,特別是墨西哥及中南美洲的雨林。食譜由許多果實和花朵組成,食量大。在河岸的樹上和崖洞里筑巢。比較容易接受人的訓練,和其他種類的鸚鵡能夠友好相處,但也會咬其他動物和陌生人。壽命達65年。有些種類可學會用柔和的聲音模仿說話。但很多情況下會像野生鸚鵡那樣尖叫。
2、亞馬遜鸚鵡
該屬鸚鵡的羽毛大部分為綠色,眼睛虹膜桔色。黃色分布在頭冠、眼喙之間和大腿處,眼睛周圍偶爾也可見。頭頂的黃色也叫做“帽”。在翅膀的轉折處有少許紅色點綴,羽毛邊緣呈黃綠色。它們的翅膀很引人入勝,主飛羽是紫光藍色,次飛羽是紫光藍色并分布在羽瓣和翼端。
體長34厘米到45厘米不等。身體為綠色,顏色有帶藍的深綠色至偏黃的綠色都有,頭部羽毛顏色各異,可鑒別其品種。大多數作為寵物飼養的品種有綠色的羽毛和深色的喙部。亞馬遜鸚鵡分布在中美洲、南美洲和墨西哥的一些地區。
3、非洲鸚鵡族
非洲鸚鵡共有4個屬:Agapornis、Coracopsis、Poicephalus、Psittacus 。
雖然種類不多,但是其中有幾種卻是不折不扣的寵物鸚鵡主流。如情侶鸚鵡(俗稱愛情鳥)是人們最喜歡豢養的寵物鳥,多年來的人工繁殖,已經形成很大的飼鳥市場。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
4、無花果鸚鵡
這種鸚鵡基本上是以綠色為主色,然後從額頭到眼、喙之間是紅色到橘紅色,愈往外則逐漸轉變成橘黃色,頸子上為泛青綠色的,臉頰處包括覆耳的地方為黃綠色,眼下緣有一塊藍藍的;
前胸處則是帶有藍色的缐圈往下再外帶點類似葡萄紅酒般的顏色,翅膀與前胸等高處的肩緣地帶也帶有藍色,翅膀下覆羽為青綠色至黃綠色,眼四周裸皮處為黑色,虹膜為棕黑色,嘴黑色,腳也黑色。
5、牡丹鸚鵡
該屬的鸚鵡又稱為愛情鳥,是牡丹鸚鵡屬內所有物種的總稱。體長13-17厘米,體重40-60克,是體型最小的鸚鵡品種。身型短胖,有一條短尾,喙部相對為大,大部份牡丹鸚鵡的體羽以綠色為主,而人工配種及變種使很多的顏色出現。壽命約10-15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金剛鸚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亞馬遜鸚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非洲鸚鵡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無花果鸚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牡丹鸚鵡屬
灰鸚鵡亞馬遜鸚鵡 塞內加爾鸚鵡,凱克鸚鵡(黑頭,金頭),雨傘巴丹,紅葵,大葵,杜克波。
亞馬遜鸚鵡(學名:Amazona)外表帥氣。該屬鸚鵡的羽毛大部分為綠色,眼睛虹膜桔色。黃色分布在頭冠、眼喙之間和大腿處,眼睛周圍偶爾也可見。頭頂的黃色也叫做“帽”。在翅膀的轉折處有少許紅色點綴,羽毛邊緣呈黃綠色。它們的翅膀很引人入勝,主飛羽是紫光藍色,次飛羽是紫光藍色并分布在羽瓣和翼端。體長34厘米到45厘米不等。身體為綠色,顏色有帶藍的深綠色至偏黃的綠色都有,頭部羽毛顏色各異,可鑒別其品種。大多數作為寵物飼養的品種有綠色的羽毛和深色的喙部。亞馬遜鸚鵡分布在中美洲、南美洲和墨西哥的一些地區。
1、金剛鸚鵡
外表華麗,體型龐大,被人們尊稱為大力士鸚鵡鳥,主要是因為金剛鸚鵡的嘴巴堅硬有力,刁啄東西非常的厲害。它除了擁有大力士的名號,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百毒不侵。但是“大力士”的膽子卻非常的小,不愿意和人相處,有時候還很害怕人類。
金剛鸚鵡產于美洲熱帶地區,是色彩最漂亮,體型最大的鸚鵡之一。共有6屬17個品種。具對趾足,每只腳有4只腳趾2前2后。尾極長,屬大型攀禽。原生地是森林,特別是墨西哥及中南美洲的雨林。食譜由許多果實和花朵組成,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將堅果啄開,用鈍舌吸出果肉。在河岸的樹上和崖洞里筑巢。比較容易接受人的訓練,和其他種類的鸚鵡能夠友好相處,但也會咬其他動物和陌生人。壽命最長可達70~80年。
金剛鸚鵡比較容易接受人的訓練,和其他種類的鸚鵡能夠友好相處,但也會咬其他動物和陌生人。有些可以活到80歲。會模仿人溫柔的聲音,但多數情況下會像野生鸚鵡那樣尖叫。
金剛鸚鵡也被稱做是大力士,主要是因為它們強有力啄勁。在亞馬遜森林中有許多棕樹結著碩大的果實,這些果實的種皮通常極其堅硬,人用錘子也很難輕易砸開,而金剛鸚鵡卻能輕巧地用啄將果實的外皮弄開,吃到里面的種子。 除了美麗、龐大的外表,以及擁由巨大的力量外,金剛鸚鵡還有一個功夫,即百毒不侵,這源于它所吃的泥土。金剛鸚鵡的食譜由許多果實和花朵組成,其中包括很多有毒的種類,但金剛鸚鵡卻不會中毒。有人推測,這可能是因為它們所吃的泥土中含有特別的礦物質,從而使它們百毒無忌。金剛鸚鵡很膽小,見了人就飛。但從16世紀時,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將金剛鸚鵡帶回歐洲后,它們便變成了人們的好朋友。野外的金剛鸚鵡通常以果實、種子及果仁為主要食物。
2、葵花鸚鵡
主要分布于澳洲北部、東部等地,全身羽毛雪白,頭頂黃色小金冠,漂亮的體型和高超的學舌功力,深受人們的喜愛。(《一仆二主》劇中的那只鸚鵡就是葵花鸚鵡)。
葵花鸚鵡,一般指鳳頭鸚鵡科。鳳頭鸚鵡科(Cacatuidae)共有21種鳥類,和其他的鸚鵡有相同的特點,都有鉤曲的喙和對趾足。不同的地方主要在幾個生物特征,包括能夠收展的頭冠,羽毛中缺少令其他鸚鵡羽毛呈現出虹彩的結構。鳳頭鸚鵡平均要比其他的鸚鵡體型大,但其中雞尾鸚鵡卻是一種很小的鳳頭鸚鵡。鳳頭鸚鵡是最容易患上鸚鵡喙羽癥的鸚鵡之一。該科與鸚鵡科一起組成鸚形目。自然狀態下僅見于澳大利亞和其鄰近島嶼。
在森林地區時只在樹上覓食,喝水時才會到地面上,在開闊地區或農作物區域,則經常在地面上覓食,棲息與筑巢都愛在靠近水源地的樹林中,尤其是桉樹林。在傍晚入夜時分常大叫,特別是在有月光的夜晚。以堅果、種子、花蜜、漿果、水果、植物的嫩芽和小昆蟲為主,最喜歡的食物為當地的樹種和松果,在森林中撕開樹枝取食蛀蟲和甲蟲有時鳳頭鸚鵡一起在農作物園區內覓食,造成嚴重的農業損失,主要是花生田與玉米田。
3、亞馬遜鸚鵡
它身上匯集了所有鸚鵡的優點,它全身羽毛大部分呈現綠色,頭頂呈現黃色,種族內的鸚鵡體型大小相差比較大。主要生活在亞馬遜地區,像巴西、墨西哥等地。亞馬遜鸚鵡(學名:Amazona)外表帥氣。該屬鸚鵡的羽毛大部分為綠色,眼睛虹膜桔色。黃色分布在頭冠、眼喙之間和大腿處,眼睛周圍偶爾也可見。頭頂的黃色也叫做“帽”。在翅膀的轉折處有少許紅色點綴,羽毛邊緣呈黃綠色。它們的翅膀很引人入勝,主飛羽是紫光藍色,次飛羽是紫光藍色并分布在羽瓣和翼端。體長34厘米到45厘米不等。身體為綠色,顏色有帶藍的深綠色至偏黃的綠色都有,頭部羽毛顏色各異,可鑒別其品種。大多數作為寵物飼養的品種有綠色的羽毛和深色的喙部。亞馬遜鸚鵡分布在中美洲、南美洲和墨西哥的一些地區。
4、吸蜜鸚鵡
吸蜜鸚鵡棲息于低地森林、公園和庭院等地,常常成對或集群活動。吸蜜鸚鵡多成對或集群活動,活潑好動,叫聲嘈雜。飛行呈直線,速度快。主要食物以植物的果實、種子、嫩芽、花蜜等為食,特別是蘋果、梨以及剛灌漿而未成熟的玉米、高粱等,偶爾也吃一些昆蟲。與此相適應的是,它的肌胃也比較小,而且非肌肉質。到了開花季節,吸蜜鸚鵡能夠象生活在南美洲的蜂鳥那樣傳播花粉。它的舌尖部布滿了刷子狀的突起,完全適應吸食花粉、花蜜及柔軟多汁的果實的生活。為了尋找食物,往往長途跋涉,有時也會光臨人家附近的果樹或花園中采取花蜜。主要以食用花粉、花蜜和果實為主,環境適應能力強,喜歡棲息于森林、公園和庭院等地,喜歡成對的活動。目前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海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