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魚怎么養怎么喂
形態特征
金龍魚有兩種,即:過背金龍和紅尾金龍。過背金龍和紅尾金龍非常相似,特別是幼年時,幾乎無法將它們區別開,但隨著不斷地生長,兩者之間的區別就越來越明顯。例如,過背金龍的金色越過第5排鱗片,就有從背部向兩邊匯合的趨勢。而紅尾金龍的金色不會越過第5排;過背金龍后三鰭的基部有許多非常細密的鱗片,且排列整齊。而紅尾金龍的相同部位只有很少幾片金鱗。
過背金龍
成魚體長160厘米。過背金龍背部和下巴呈金亮色,嘴形比較尖。體長10厘米時,鱗片金黃色中帶有綠色,鱗片的亮度從腹部往背部算起可達到身體的第四排,這時的魚鱗框是粉紅色中帶金黃色。到了成年,就看不到粉紅的魚鱗框了,看到的只是金黃色的魚鱗框。而且,鱗片的亮度從腹部往背部算起可達到身體的第五排,如果是特別名貴的過背金龍,緊臨頭部背后的背部鱗片也應為金黃色,甚至連腹部的鱗片也為金黃色。但是,背部和背鰭上半部最好為深藍色,這才是特別好的上品過背金龍。過背金龍又分為金底、藍底、野生藍底、紫藍底和綠藍底等多種。
紅尾金龍
成魚體長60~90厘米。頭型比過背金龍尖,下巴呈銀亮色,眼線比較短。其鱗片的亮度到第四排,絕對不會到達第五排(但可能會有噴點)。在10厘米左右時,紅尾金龍的鱗片是黃色中含有粉紅色,鱗框帶些綠,與過背金龍相同。尾鰭鯁骨有6支,帶黑色。15厘米左右時,黑色變淡逐漸轉紅,魚體越大紅色越深,且上半部會呈黑色。20厘米左右時,鱗片差別較大。生活在水體上層。性格比較溫和,喜歡與人親近。屬肉食性。
選購要點
注意看背鰭和尾鰭上端1/3的部分有無黑色或深褐色;尾鰭其余2/3的部分、臀鰭和腹鰭則應該是橙紅色,胸鰭盡可能為半透明的,鱗片應閃閃發光,熒光燈側面照射,鱗片應發出藍紫色的光。紅尾金龍帶有金色的鱗片只長到第四排,而過背金龍的卻能夠長至第五排。過背金龍的鱗片無論什么時候都會比紅尾金龍的閃亮耀眼。
當這兩者并列的時候,過背金龍看起來無疑會比較燦爛耀眼。過背金龍在轉彎的時候,其強烈的底色,不管是藍色、綠色或金色會顯露出來,紅尾金龍的底色也會在轉彎時顯露,但深度遠不及過背金龍。
混養指數
龍魚是上層魚,可與鯰魚等混養;另外,金龍魚還可與火雞、泰國虎等混養。★★★☆☆
飼養適應性指數
飼養易,適合有一定經濟條件者飼養。★★★☆☆
繁殖方法
選擇用來繁殖的親魚必須具備以下條件:體質健壯、無病、無傷殘,色澤艷麗、晶瑩、品系純正,鱗片光滑整齊,游姿穩健,各鰭完整無缺陷等。雄魚最好選6~8歲、體長50~60厘米的。雌魚一般要求7~9歲、體長40~50厘米。所以在這一段時間內,特別要給龍魚創造絕對安靜的環境。因為環境變化將導致龍魚受驚,甚至會把所有的卵吃掉。保持水族箱安靜環境的方法是,可用紙遮住一部分陽光,并適當加強照明。產卵時間是白天,一般為10時左右,但到15~16時還有龍魚在產卵。龍魚是口孵魚,魚卵***后,雄魚即將一粒粒魚卵含入口中,1條雄魚1次能含卵40~50粒。雄魚將魚卵含在口中后,嘴常蠕動,或者搖頭,以便身體平衡。此時雌魚擔任守衛,將胸鰭水平張開,形成一種獨特的防衛姿勢。孵化時水溫維持在26℃~28℃。經過60天左右,魚苗開始在雄魚的口中游進游出,長6~8厘米。這種進進出出的行為會從產后60天前后一直持續到90天左右。
Tips妙/招/共/享
將撈回的魚蟲立即倒入盛有清水的大魚缸中,接著用大布兜子將魚蟲撈至另一個盛有清水的魚缸內,如此反復3~4次,待將污泥濁水清洗干凈后,魚蟲的顏色也由剛撈回時的醬紫色變為撈過后的鮮紅色時,即可用來喂魚。將魚蟲從一盆撈至另一盆時,剛開始魚蟲密度大,應用大布兜子,以后魚蟲數量漸少,則改用小布兜子。
金魚魚鱗變黑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金魚(詳情介紹)
金魚是產自中國的非常有名的觀賞魚,并且由于其飼養難度不大,外形又非常漂亮,所以普及度非常廣。但是當金魚的魚鱗出現變黑的現象的話,魚友們一定會非常擔心。我們首先應該找出金魚魚鱗變黑的原因,然后再對癥下藥。
導致金魚魚鱗變黑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說,藥物中毒、水質出問題、生病等等。在發現類似問題之后,應該首先明確的診斷出金魚魚鱗變黑色原因,然后對癥下藥進行合理的治療。
首先,可以嘗試給魚缸更換新水。同時,在更換掉時候可以徹底清洗下魚缸而且進行徹底的殺菌消毒***。然后給金魚患上新水,給它***一個新的、健康的環境。
其次,在確診病因之后,進行針對性治療。為金魚殺菌消毒可以使用淡高錳酸鉀溶液,給金魚進行藥浴。一般藥浴的時間是15分鐘左右,當然這期間還要根據金魚的適應情況來確定藥浴的時間,不要固定死而是要根據金魚的實際情況來合理治療哦。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自己沒有治療水族生物的經驗,這方面的知識積累也不夠。
觀賞魚豎鱗病的癥狀表現
金魚(詳情介紹)
觀賞魚豎鱗病是金魚、鯉、鯽以及各種熱帶魚的一種常見病。冬末初春時節是該病最容易流行的時候,當水質惡化或魚體受傷時,水型點狀假單胞菌通過皮膚感染觀賞魚。
病魚離群獨游,游動緩慢,無力。疾病早期魚體發黑,體表粗糙,魚體前部的鱗片豎立,向外張開像松球;而鱗片基部的鱗囊水腫,內部積聚著半透明的滲出液,以致鱗片豎起。
嚴重時全身鱗片豎立,鱗囊內積有含血的滲出液,用手輕壓鱗片,滲出液就從鱗片下噴射出來,鱗片也隨之脫落。病魚常伴有鰭基、皮膚輕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等癥狀;病魚貧血,鰓、肝、脾、腎的顏色均變淡,鰓蓋內表皮充血;病情嚴重的魚體鰭基部充血,鰭有腐爛的現象。患病魚體游動遲鈍,呼吸困難,腹部向上,2至3天后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