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的形態特征
蝎子
成年蝎子理想的體長約為55mm左右,外形與琵琶非常相似,蝎子的壽命在5-8年之間。蝎子的身體分節非常明顯,全身表面,都是高度幾丁質的硬皮。由頭胸部及腹部組成,體黃褐色,腹面及附肢顏色較淡,后腹部第五節的顏色較深。蝎子雌雄異體,外形略有差異。頭胸部,由六節組成,是梯形,背面復有頭晌甲,其上密布顆粒狀突起,背部***有一對中眼,前端兩側各有3個側眼,有附肢6對,第一對為有助食作用的整肢,第二對為長而粗的形似蟹螯的角須,司捕食、觸覺及防御功能,其余四對為步足。口位于腹面前腔的底部。前腹部較寬,由7節組成。后腹部為易彎曲的狹長部分,由5個體節及一個尾刺組成。第一節有一生殖厴,生殖厴覆蓋著生殖孔。雌蝎可從生殖孔娩出仔蝎,雄蝎可從生殖孔中產出精棒,與母蝎殖孔相交。
雷達蝎的體型特征
雷達蝎和蜘蛛一樣,屬蛛形綱,但和蝎子不同目,屬鞭尾蝎目(或歸入有鞭目),故不是真正的蝎子,在***亦能發現。胸部附肢基節的排列近似蜘蛛,線形鞭尾擬似蝎子毒針,但并不帶毒性而微布觸毛,為小型鞭蝎種,胸前螯型觸肢具有進食或撥土功能。
雷達蝎
鞭尾蝎體從小型到大型。美洲巨鞭肛蝎的體長達65毫米。體軀分前體和后體兩部分。前體有背甲覆蓋,背甲上有8~12個眼,分3組,在近前端的中部有1組,為2個中眼;兩側各1組,各由3~4個眼組成。螯肢分2節,第2節為螯牙,與基節的突出部組成鉗。觸肢粗壯,分基節、轉節、腿節、脛節、基跗節和跗節6節。轉節內緣有1片狀突起,上有許多鋸齒。脛節內末端也有1明顯突起,其末端在雌體呈錐狀,在雄體呈棒狀。基跗節末端內緣有1突起(或稱不動指)與跗節(或稱可動指)組成鉗。步足一般分7節。第1足無膝節,而跗節分9個小環。第2~4對步足為步行足,有膝節;跗節分3節,末端有3爪,行動一般遲緩。
后體(腹部)原由12節組成。第1節形成腹柄;第2~9節寬而分明,有背板、腹板和側膜;第10~12節退化,非常小,其各節的背板和腹板愈合;第12腹節之后為尾鞭,約由30~40小節組成。生殖孔在后體第2節腹板后緣。書肺孔兩對,位于第2、3腹節腹板的后緣。鞭肛蝎的分泌物中含84%的醋酸和5%的辛酸,辛酸使醋酸穿入來犯的節肢動物體內。排泄器為基節腺和馬氏管。
亞洲雨林蝎形態特征及生活習性
因為亞洲雨林蝎與帝王蝎極其相似,所以為了區分兩者,必須了解亞洲雨林蝎形態特征,為了更好的飼養,還要了解它的生活習性!
亞洲雨林蝎
亞洲雨林蝎形態特征
帝王蝎鉗子窄而寬,表面突起多,毛密,尾針紅色。()
亞洲雨林蝎生活習性
雨林蝎屬于兩爬類,對溫度和濕度有很高的要求,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使蝎子拒食;而濕度過低則會導致蝎子蛻皮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