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草缸的過濾要怎么選
需不需要過濾?怎么選?
過濾(系統)既能過濾掉魚缸中“看得見”的雜質,又能為魚缸里“看不見”的有益菌群***生存的場所和空間,所以,無論你是養魚還是養草,過濾(系統)不但不可或缺,還是極其重要的設備之一。
過濾系統可以過濾掉水體中看得見的殘渣、糞便、葉片等有機雜物,保持水體的清潔。
過濾系統還能***硝化細菌等有益菌群生活繁衍的空間和載體,從而達到建立、穩定水體生態系統的作用。
過濾系統產生的水體流動,可以擾動藏在旮旯角落的雜質并帶走,合適的水體流動還可以洗刷水草,甚至是沖刷魚缸壁,進而達到進一步清潔水體和缸體的作用。
過濾系統產生的合適水流還有“強身健體”的作用。如果養魚,適合的水流引起魚兒的游動,有利于魚兒的健康;如果養草,合適的水流不僅能帶來更多水草生長需要的營養成分,有利生長,還能帶動水草在水里搖擺飄逸,增加立體美感。
前面講的很明顯了,過濾的作用又多又重要。草缸和魚缸雖然養殖的主體不一樣,但是過濾一定是需要的!雖然草缸對過濾的要求沒有魚缸那么高要求,但是草缸對過濾的要求卻也是有些特殊之處的!
先來解釋一下“上、下、左、右、內、外”過濾常見的形式有哪些:
“上”濾,比如滴流盒;“下”濾,比如底濾槽/缸;“左”“右”濾可以等同,比如左側過濾槽,右側過濾槽,還有背慮槽;(這三種過濾槽其實是同水位連通魚缸水體的,同屬于魚缸內部的槽體,所以也可歸為“內”過濾)“內”濾,比如水妖精;“外”濾,就是***/外置式的過濾,常見形式就是瀑布過濾和外置濾筒了。
無動力前置過濾桶
再分析草缸需求:
既然是草缸,那么養水草為主,必然有底砂或是水草泥等細小顆粒組成的水草附著(栽植)物。因為細小,所以容易被水流移動。那么,像“左”“右”“背”濾這幾種因為水流方向單一和水流大小不均,容易造成水草泥等移動且存積,不僅會造成部分水草泥粉化,而且還占據魚缸寶貴的空間,不適合草缸。
既然是草缸,二氧化碳就或多或少都有需求。那么,像滴流盒這類的上過濾雖然一定程度上會增加水體溶氧量,但是同時也會增加水體中二氧化碳的發散逃逸可能,同樣不建議用于草缸。
水妖精這類內部過濾占用水體空間,過濾效果不明顯,小小型的缸可以用,稍微大一點的缸不合適。“外”濾,像瀑布過濾等小型的***過濾受限于體積大小,和水妖精一樣通常用于小型魚缸,稍大的魚缸用著既影響整體美觀,又達不到良好的過濾效果。
剩下來的就是我們草缸最合適用的--外置濾筒。
沒錯,就是外置過濾桶,草缸的過濾首選!
不占用水體空間;
水流方向、大小可調可控;
全封閉環境有利于硝化細菌等有益菌群繁衍生息;
過濾筒可移動,可收納在柜體內部隱藏,不影響整體美觀;
因此,目前外置有動力的過濾桶是草缸過濾系統科學合理的第一選擇。
看大小/流量
過濾器容量大小通常和功率、流量成正***。理論上過濾越大,流量越大,過濾效果越好。不過實際***時并不能為了追求過濾效果好而買大功率濾筒,而是應該按需去選,最科學的方法就是要根據魚缸的體積計算出合理的流量需求去選。
我的經驗是選擇動力過濾桶的流量大小是魚缸容積的3倍--6倍之內,流量下限太小過濾效果不佳,上限需要根據你魚缸內底泥、水草、石頭、沉木的多少去決定流量選擇的上限,再是密植水草也不要超過6倍。
前面說過,雖然流量越大,過濾效果越好,但過大的流量造成的大流速加快水草泥粉化,也影響水草生長,大流量濾筒通常還更貴,造成金錢浪費。
需要注意一點就是:國產濾桶的流量參數是“理想參數”,相當于是無阻力測試值,所以標稱流量乘0.7系數才合適,進口濾筒不用乘。)
●舉例:我90/45/50的缸,養草的話,國產創星的濾筒800就夠用,如果是進口伊罕濾筒600就夠。當然,如果你要加一點燈科魚進去,建議選擇加大一碼的濾筒。
看結構/噪音
過濾器的結構決定著水流的流向,有從上向下的,從下向上的,少數也有橫向流動的。考慮到效率,建議水流從下往上流的。因為濾筒本身在魚缸下方,再加上雜質受重力影響,更容易沉底經過所有過濾空間,過濾效果更好。同時,水流向上不易造成濾筒出水口的空氣存積,減小水流聲等噪音。
●舉例:我用的國產創星的濾筒800就是水流從下往上的。如果你買的是從上往下流的,還有一個辦法,加反向的前置濾筒,把后置裝滿水充分搖晃排掉空氣后再接,可以解決噪音問題。
看易用/耐用
剛剛說的水流從下往上流的,因為壓力自下而上,使用起來也更耐用一些。另外,在易用和耐用性上選擇無非就是選擇帶進/出水閥門的,帶水流開關控制的,這種過濾桶的操作簡單,可以省去清洗時候不必要的排空水麻煩。不過由于增加了水路管材的連接,多了漏水的隱患,所以要注意可靠連接。
看口碑/價格
我就用的創星的。“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最早以前我就用的是伊罕,設計和做工確實不錯,除了價格感人外,口碑也不錯。
我依次用過伊罕、森森、佳寶、創星,現在用的創星后置,從設計到靜音上都沒有什么好挑剔的,只是快接頭連接水管真的快不起來,還是用的標配水管,真緊,裝和拆都很費勁。
●舉例:現在我用的創星,下次我換希瑾。我用的創星CF800也是有缺點,只是不明顯。
其它:
而一個真正高效完整的過濾系統還包括各種過濾材料、加熱器、水泵、氣泵、甚至燈光、添加藥劑等等硬件。大家不要以偏概全,也不要單一考慮。
【總結】
過濾設備是草缸必備的三大件之一,一個(套)好的過濾桶,對于建立、穩定草缸的生態系統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在入坑草缸前必須要認真對待,仔細規劃,做足功課。
最后:入坑草缸需謹慎!***設備要理智!
新手在魚缸養水草
莫斯是草缸玩家經常會用到的一種水草。莫斯從理論上來講是一種苔蘚,但是它可以完全種在水里面,而且生長起來非常瘋狂,常常被種在蝦米缸中,也經常被稱作“蝦米伴侶”。種莫斯的好處是很多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為草缸增加一些綠意,還可以給魚蝦***躲避物,以及吸收一些氮元素。但是,沒有掌握好莫斯的正確養護方法,在養護莫斯的路上總會碰到許多困難,最常見的就是莫斯發黃的問題了。經過總結,莫斯發黃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以下幾點。
一、溫度最關鍵
大多數苔蘚植物都是很不喜歡高溫的,一旦高溫就容易枯黃腐爛。莫斯也并不例外。莫斯最適宜生長的水溫在二十五度左右,或者更低。低溫沒關系,但是高溫就會影響到莫斯的生長。一旦溫度超過三十度,莫斯就會開始出現大面積發黃的現象。這種情況一般在夏天是很常見的。如果你的莫斯是因為水溫太高才發黃的,建議轉移到其他陰涼一些的地方去進行養護,溫度下降后再放回原缸。但是很多人的莫斯沒有辦法挪移。
沒有辦法挪移的莫斯水草就只能繼續在原缸養護。同時你不能放任不管,要做一些降溫的措施。用風扇吹風的話降低的大多都只是水面溫度,深一些的魚缸基本上溫度是不會改變的。
二、缺乏光照
雖然說莫斯是陰性水草。但是絕對不能做的就是把莫斯扔到沒有一絲光照的地方去養護。陰性水草并不代表不需要光照。如果莫斯長時間沒有充足的光照進行光合作用,葉綠素就會消失,隨之而來的就是集體發黃。再不挽救就直接爛掉。
大家要注意,莫斯最好每天接受五到六小時的光照,這樣就不會出現莫斯泛黃的現象。如果已經出現了也沒關系,趕緊轉移到光照充足的環境養護,過幾天就會再長出綠芽來。
三、肥料放多了
莫斯水草在生長中適當地***水草專用水溶肥是有利于莫斯生長的。但是一旦過量莫斯就會出現發黃現象。一下子放太多肥料莫斯是絕對會吃不消的,陸生植物肥料多了也會燒根。這時候最有效的辦法無非就是依靠換水去稀釋水中肥料的濃度了。
如果水草發黃了就證明了你肥料放得不是一般得多,換掉一半的水可以有效稀釋水中的營養物質。
四、缺乏養分
肥料過多會發黃,而缺乏養分同樣會發黃。這種現象一般稱之為“缺素癥”。但缺乏養分的莫斯只是微微的發黃,不會黃得那么厲害。不過生長肯定會受到限阻的。缺乏養分唯一能做的只有往魚缸里施肥了。或者從其他缸里的老水換一些到莫斯缸里,增添一些營養物質。
還有一種情況是有害物質超標,這個情況相對比較少見。如果有就趕緊換水。
新魚入缸過水步驟
由于水族館水體的溫度、水質和家里魚缸的不同,為了減輕魚兒的不適應和提高存活率,過水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總體來說過水分為“一泡二加三撈四靜養”這幾個步驟,下面就來講解下這幾個步驟的具體操作。
1、保溫:如果冬夏室內外溫差大的話建議買魚的時候準備一個保溫盒,這樣可以大大減少運輸過程中溫差對魚兒造成的傷害。
2、兌溫:新魚到家后先把魚袋泡在魚缸里,如果水太多的話要先倒出一部分,水能完全淹住魚就行。泡10-20分鐘,內外溫差在±2度范圍內就可以了。
3、兌水:間隔10分鐘左右往袋里加入一部分魚缸中的水,每次添加不超過袋里水1/5。比如袋里大概是1升水,那么每次加入的魚缸水就不要超過200毫升。如此循環5-6次后袋里水和魚缸水就將近1:1了,魚兒也就不會對新水產生應激反應。因為兌水過程較長,有條件的話往袋里加個沙頭增氧。
5、靜養:新魚入缸以后切記不要驚擾和喂食,關燈靜養最好。魚到新環境都有緊迫感,一般需要3-4天來適應。三四天后可以嘗試喂點飼料開口,如果搶食比較激烈就可以正常飼養了。
絢爛多姿的七彩神仙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