濾食性魚類有哪些?適合北方水域飼養的濾食性魚有哪些?
濾食性魚類:終生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 用鰭輔助身體平衡與運動 ,以浮游生物為食的一類變溫脊椎動物的總稱。
濾食性魚類最常見種類有四大家魚中的鰱魚,鳙魚。
鰱魚以浮游植物為主的濾食性魚類,鳙魚是以浮游動物為主的濾食性魚類。
這兩種魚類都特別適合北方水域飼養,在北方生長快、用量大。
魚類的濾食性是什么意思?
鰱、鳙是典型的濾食性魚類。濾食器官主要靠鰓耙。在生活時,每個鰓弧的內外兩列鰓耙不斷張開和合攏。張開時和水一起進入口腔中的食物,通過鰓耙、鰓耙兩側的側突起和鰓耙網,把一定大小的浮游生物等濾積在鰓耙溝中,被水流不斷向后沖去,加上口腔頂端的粘膜突出形成的腭褶的波動,使其沿鰓耙溝向咽喉移動。食物到了腭褶變低處靠近咽喉底時,鰓上的鰓耙管壁肌肉收縮,從管中壓出水流把食物驅集一起而進入咽底。
鰱、鳙在同一水域中生活,攝取食物卻相對不同,鰱主要吃浮游植物,鳙主要吃浮游動物,食性上的這種差別,主要由于兩者濾食器官的形態結溝不同之故。鳙魚的鰓耙間距約為57~103微米,側突起間距為33~41微米;鰱魚的鰓耙間距為33~56微米,側突起間距為11~19微米。鰱、鳙的鰓耙就好像一片濾取浮游生物的篩絹,但鰱比鳙約密一倍。許多浮游植物的體積小于57×33微米,而大多數浮游動物的體積則大于103×41微米。因此,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同水一起進入鳙魚的濾食器官中,大多數浮游植物則通過該器官排出體外,而大多數浮游動物則被濾積在濾食器官中。所以,鳙魚腸管中的食物組成主要是浮游動物(浮游植物與浮游動物個數比值約為4.5∶1,但兩者的體積之比則是浮游動物較大)。同水一起進入鰱魚口腔的浮游動、植物都被濾積在鰓耙溝中。由于一般水體中的浮游植物個數多于浮游動物,且鰱魚鰓耙更致密,對水流阻力相應增大,濾水速度比鳙魚慢,故濾取水中的浮游動物相對數量比鳙少,在鰱魚腸管中的食物以浮游植物為主(浮游植物與浮游動物個數比為248∶1,體積比也是浮游植物大)。
鰱、鳙除濾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外,并濾食有機碎屑和其上的細菌。在飼養條件下也取食人工投放的飼料,如餅渣、麩皮、豆漿顆粒等。
鰱、鳙不能消化纖維質、果膠質和幾丁質等物質,因而對具有這些物質的浮游生物外殼很難利用,如大部分藍藻、細胞衰老的綠藻、裸藻和具幾丁質的浮游動物及卵等。對不具上述物質構成的殼、膜,或殼、膜上有孔、縫者則能較好地消化利用,如金藻、硅藻、部分甲藻、藍藻、綠藻及浮游動物、細菌等。
鰱、鳙對食物的選擇性不象靠吞食方式進食的魚類那樣明顯,但也有時表現出對食物的選擇性,如集群在適宜的水層或水域中濾食、槍食人工投放的豆漿顆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