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皮為什么是黑色的?
蛋白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一種蛋白質.禽蛋放置的時間一長,蛋白中的部分蛋白質會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知道嗎?他的化學結構有一個堿性的氨基-NH2和一個酸性的羧基-COOH,因此它既能跟酸性物質作用又能跟堿性物質作用.所以人們在***松花蛋設計,特意在泥巴里加入了一些堿性的物質,如石灰、碳酸鉀、碳酸鈉等。它們會穿過蛋殼上的細孔,與氨基酸化合,生成氨基酸鹽。這些氨基酸鹽不溶于蛋白,于是就以一定幾何形狀結晶出來,就形成了漂亮的松花。
為什么皮蛋的蛋黃呈青黑色呢?其實這也是經過一場化學反應造成的:
皮蛋的主要化學成分是另一種蛋白質,它含有硫。日子久了,蛋黃也會分解變成氨基酸,并且放出我們平時所說的臭雞蛋氣味的氣體---硫化氫。蛋黃本身含有許多礦物質,如鐵、銅、鋅、錳等,硫化氫能與這些礦物質反應生成硫化物。所以蛋黃呈青黑色就是產生了這些硫化物。這些硫化物大都極難溶于水,所以它們并不被人體吸收。
另外,因為松花蛋的蛋黃中有很多蛋白質分解變成了氨基酸,所以松花蛋的蛋黃吃起來比普通雞蛋的蛋黃鮮得多.松花蛋雖然營養豐富,味道鮮美,但是其堿性過大,故不宜多吃.
一、原材料 加工松花蛋的主要原料是鴨蛋,此外,還要用純堿、石灰、食鹽、茶葉、黃丹粉、草木灰、松柏枝等。1、鴨蛋的選擇 加工松花蛋必須采用質量優良的鮮蛋,才能達到優質品的質量標準。 2、材料及其作用 加工松花蛋所用的材料,亦必須符合質量要求,才能做成質量優良的、合乎標準的松花蛋。 (1)生石灰。可使鴨蛋的蛋白變性凝固而呈膠凍狀,此外,為保證堿液濃度,所用生石灰必須是未經受潮的或不是長期露天放置的。 (2)純堿。 (3)黃丹粉。即氧化鉛,又稱密陀僧。其主要作用有二:一是使松花蛋的蛋白具有特有的青黑色;二是使蛋白質凝固后保持蛋白有一定的硬度,便于剝殼,剝殼后開頭亦完整。 (4)食鹽。可以減弱松花蛋的辛辣味,改善松花蛋的風味,并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動和繁殖,促進蛋黃形成湯心。但食鹽的用量不可過多,過多時蛋白的凝固力差,蛋黃發硬。 (5)茶葉。茶葉中含有單寧,有助于蛋白的凝固,改善松花蛋的色澤,也可緩和辛辣味。 (6)草木灰。含有Na2CO,有助于蛋白的凝固。 (7)松柏枝。含有特殊氣味的樹脂和芳香物質,有助于改善松花蛋的風味。 二、加工原理 1、特征 制好的松花蛋,蛋殼容易剝除,蛋白凝固,呈淺綠褐色或茶色的半透明膠凍狀,在茶色的蛋白中有松針狀的白色結晶或花紋,蛋黃呈半凝固狀,蛋黃可明顯的分為墨綠、土黃、灰綠、橙黃等不同顏色,蛋黃中有湯心。成品風味獨特,香味濃郁,辛辣味小,食后有清涼感覺。 2、加工原理 新鮮鴨蛋能制成具有上特征的松花蛋,是由于變制過程中,鴨蛋內容物在各種材料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氫氧化鈉,在加工過程中逐漸滲到蛋白中,促使蛋白凝固。 三、加工方法 松花蛋的加工方法雖多,但大同小異其主要工序如下: 1、配料 我國生產的松花蛋,各地配料標準均不一樣,現將北京、天津、湖北等地區的配料標準列表如下。 表一 松花蛋配料標準參考表 地區與季節份量(公斤)配料 北 京 天 津 湖 北 春秋季 夏 季 春初秋末 夏 季 一、四季 度 二、三季 度 鮮鴨蛋 400 400 400 500 500 500 生石灰 14-15 15-16 14 15 16-17.5 17.5-18 純 堿 3.5 3.75 3.75 4-4.25 3.25-3.5 3.75 黃丹粉 0.15 0.15 0.15 0.15 0.1-0.15 0.1-0.15 食 鹽 2 2 1.5 1.5 1.5 1.5 茶 葉 1.5 1.5 1.5 1.5 1.57 2 木炭灰 1 1 25-3 3.5 松柏枝 0.15 0.15 少許 少許 黃 泥 0.5 0.5 清水或熟水 50 50 50 50 50 50 從配料標準參考表中可以看出,各地根據氣候季節變化,配料標準也隨之有所變動,其中的主要材料,即生石灰和純堿的用量有所不同。同于夏季鴨蛋的質量不及春、秋季節的質量高,蛋下缸后不久便有蛋黃上浮及變質發生。為此,應將生石灰與純堿的用量標準適當加大,從而加速松花蛋的成熟度,縮短成熟期。 配料中的生石灰需選用純度高、雜質含量少的白色塊灰為佳:黃丹粉(不可使用過量,不然會增加制口的含鉛量)以選用淡黃色為佳,其品質較純,效果較好。配料時,必須碾細過篩,越細越好,以免出現“豬眼”(即顆粒狀的黃丹粉腐蝕蛋白使蛋白呈現黑色的斑點),影響成品質量。 2、熬料 首先將鍋洗刷干凈,然后按配料標準,把事先稱量準確的純堿(或紫堿)、食鹽、茶葉、松柏枝、清水倒入鍋中加熱煮沸。 3、沖料 準備一只空缸(厚缸)或鐵桶,先將生石灰稱好放入缸(或桶)中,后將黃丹粉、草木灰放在生石灰上面。再將上述煮沸的料水(或汁液)趁沸倒入缸,此時生石灰遇到汁液,即自行化開,同時放出熱量,發出高溫,待缸中蒸發力漸弱后,用鐵鍬不斷翻動攪拌均勻。 4、裝缸與灌湯 將挑選出來的鮮鴨蛋,分級或分大小放入清潔的缸內。下缸前,在缸底要鋪一層潔凈的麥秸,以免最下層的鴨蛋直接與硬缸底相碰、受到上面許多層次的鴨蛋的壓力而破損。放蛋入缸時,要輕拿來輕放,一層一層地平放。大約裝至距缸口6-10厘米處,加上花眼竹篦蓋,并用木棍壓住,以免灌湯以后,鴨蛋飄浮起來。 裝缸后,將經守冷卻涼透的料液(或料湯)加以攪動,使其濃度均勻,按需要量徐徐由缸的一邊灌入缸內,直到鴨蛋全部被料湯淹沒為止。料湯的溫度要隨季節不同而異:春、秋季節應控制在15°C左右為宜;冬季最低20°C為宜。夏季料湯的量度應掌握在20-22°C之間,保持在25°C以下為好。 5、技術管理 灌湯后即進入腌制過程,一直到松花蛋成熟。這一段的技術管理工作主要是嚴格掌握室內(缸房)的溫度:初級一般要求在21-24°C之間。春秋季節的經過7-10天,夏天大約經過3-4天,冬季約經過5-7天的浸漬,蛋的內容物即開始發生變化,蛋白首先變稀,稱為“作清時期”,隨后約經3天,蛋白逐漸凝固。此時室內溫度可提高到25-27°C,以便加速堿液和其它配料身蛋內滲透,待浸漬15天左右,可將室溫降至16-18°C范圍內,以便使配料緩緩地進入蛋內。在腌制過程中,必須有專人負責,每天檢查蛋的變化、溫度高低、料湯多少等,并隨時記錄,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6、出缸 在一般情況下,鴨蛋入缸后45天左右即可成熟(夏天約需40天,冬天需50-60天)。出缸前,在各缸中抽樣檢驗,視全部鴨蛋成熟了,使可出缸。 出缸時,先拿出缸上面的木棍和竹篦蓋,然后將成熟的鴨蛋撈出。用次序開水洗耳恭聽去附在鴨蛋外面的堿液和其它污物,裝入竹簍內晾干。 7、包泥、滾稻 經過驗質分級選出的合格蛋進行包泥。所用包泥系用60-70%的黃粘土與30-40%的已腌漬過松花蛋的料湯,調***糊狀。包泥時將蛋逐只用泥料包裹,大約平均每只蛋需包泥675克左右。為便于貯藏,停止包泥后的松花蛋互相粘連,包泥后即應將蛋放在稻殼上來回滾動,稻殼便均勻地粘到包泥上。大約每100只蛋需稻殼500克左右。并適當噴一點食鹽水,使糠殼顏色美觀。 8、入缸、封口 把包好的蛋裝入缺或壇內,裝滿后用泥密封妥缸或壇口,即可入庫貯存。 9、貯存 松花蛋的貯存方法一般有下列三種:(1)原缸貯存。(2)包料后裝缸貯存。(3)包料后裝箱或裝簍貯存。 松花蛋的貯存期與季節有關,一般春季貯存期較長,而夏季貯存期較短。由于松花蛋是一種風味儀器一般不宜貯存過過。庫內的溫度控制在10-20°C范圍內為宜,并應將盛有松花蛋的缸(壇)或簍(箱)置于涼爽通風處,切勿受日曬,也需防止雨淋或受潮,造成松花蛋發霉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