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丁香和母丁香的用途及辨別方法?
公丁香[花蕾]、母丁香[果實]。兩者的功效、主治功能基本相似,暖胃,溫腎;治胃寒痛脹、呃逆、吐瀉、痹痛、疝痛、口臭、牙痛。但公丁香藥力足,母丁香則藥力較弱,一般都以公丁香入藥。
丁香,為木犀科,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廣泛分布于桑給巴爾、馬達加斯加島等地,因花筒細長如釘且香故名,為哈爾濱市市花,是著名的庭園花木。花序碩大、開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習性強健,栽培簡易。因而在園林中廣泛栽培應用。古代詩人多以丁香寫愁。因為丁香花多成簇開放,好似結。稱之為“丁結,百結花”。
別名:公丁香、百結、丁子香、雞舌香。丁香是由未開放的花蕾芽,經干燥而制得,狀似圓頭釘子,其香味濃烈,口感苦,烹飪之后變得溫和。丁香屬一種芳香健胃劑,能促使胃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
中國植物志第61卷木犀科丁香屬?Syringa: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近圓柱形或帶四棱形,具皮孔。冬芽被芽鱗,頂芽常缺。葉對生,單葉,稀復葉,全緣,稀***;具葉柄。花***,聚傘花序排列成圓錐花序,頂生或側生,與葉同時抽生或葉后抽生;具花梗或無花梗;花萼小,鐘狀,具4齒或為不規則齒裂,或近截形,宿存;花冠漏斗狀、高腳碟狀或近幅狀,裂片4或5枚,開展或近直立,花蕾時呈鑷合狀排列;雄蕊2枚,著生于花冠管喉部至花冠管中部,內藏或伸出;子房2室,每室具下垂胚珠2枚,花柱絲狀,短于雄蕊,柱頭2裂。果為蒴果,微扁,2室,室間開裂;種子扁平,有翅;子葉卵形,扁平;胚根向上。染色體基數x=23,或22、24。木犀科丁香屬的植物一般也被俗稱為丁香花。
白丁香、黑色丁香;公丁香、母丁香在醫學功效方面,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呢?
白丁香和黑色丁香、公丁香和母丁香在醫學功效方面的聯系和區別主要體現在概念、用途等方面。
一、白丁香與黑丁香
白丁香與黑丁香只是名稱相似,在醫學功效上并無聯系。
1、白丁香為文鳥科動物麻雀的糞便。分布于我國幾遍及全境平地。具有消積,明目之功效。常用于積聚,疝氣,外用治目翳,癰疽瘡癤,扁桃體炎。
2、黑丁香是紫丁香的園藝品種,沒有被用作藥材。
二、公丁香與母丁香
1、顏色上的區別:
公丁香外觀上是干燥的研棒狀,顏色是棕褐色或者褐黃色。而母丁香看上去是干燥的橢圓形的果實形狀,顏色是紅褐色或者土紅色。公丁香和母丁香同樣具有溫中健胃的功能,用于治療胃寒風冷,小兒疝氣等。
2、香味上的區別:
公丁香是烹調中常用的香料,在烹調中主要用于烹制風味菜肴,或作為鹵菜及醬腌菜的輔助調味料,也是制作五香粉和咖喱粉的原料之一。赫赫有名的香料“雞舌香”,指的就是公丁香。母丁香雖然也可以當作香料使用,但并不常用。
由于這兩種丁香所含的芳香精油成分和含量不同,所以它們在香味上也表現出較大的差異。公丁香的香味走竄,直沖鼻端,辛烈而直白,深具男性的魅力,經火炙后揮發出清冷略辛的氣味;母丁香的香味紆徐,緩入心肺,低調而幽玄,更具女性的婉約,經火炙后更顯現酸甜的神韻。
無論公丁香還是母丁香,作為香料,它們在烹調中的用量都很低,因為兩者的香味都較為濃厚,稍微多用一點就會剝奪其它食材的味道,甚至無法下口。
3、藥用效果上的區別:
公丁香作為中藥材有溫中降逆、散寒止痛和溫腎助陽的功效,既能溫中散寒、止痛,又尤善降逆止嘔,治胃寒之脘腹冷痛、嘔吐、呃逆,為治虛寒嘔逆之要藥,還能溫腎助陽,治腎虛***及宮冷等癥。
母丁香的藥用功效雖然與公丁香相似,但公丁香的藥力更足,側重在降逆,母丁香的藥力較弱,側重于散寒。
參考資料來源:白丁香(中藥)_百度百科
參考資料來源:丁子香(桃金娘科香料植物)_百度百科
參考資料來源:母丁香(中藥)_百度百科
白丁香,干燥的雀糞,呈圓柱形,有時稍彎曲,因似公丁香,但小而色白,故名。為文鳥科動物麻雀的糞便。化積,消翳,多用于癬癥。
公丁香,古人把小的東西稱“丁”,此物小而香,故稱“丁香”。又說花蕾頗似釘頭,釘,丁也,遂名“丁香”。因其為花,故稱“公丁香”。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
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用于吐逆、脾胃虛寒、腹痛、腎陽不足、癬癥。現代應用:呃逆、便秘、偏頭痛、胃炎、青光眼、鼻息肉、黃疸、菌痢、抑菌、降壓。
母丁香,為丁香的果,故稱“母丁香”,又似雞之舌,故稱“雞舌香”。溫中、暖腎、降逆。
至于黑丁香,只是紫丁香的園藝種,未作藥材。
公丁香和母丁香形狀有什么區別
1、外觀不同
母丁香和公丁香最大的區別從外觀上就可以看出來。母丁香是丁香的果實,是丁香藥植物的成熟果實經過采摘曬干后形成的。而公丁香是丁香藥的花蕾,是將丁香藥的花蕾采集后曬干而成的。所以在購買的時候我們光從外觀上就可以看出母丁香和公丁香的區別。
2、顏色上不同
公丁香外觀上是干燥的研棒狀,顏色是棕褐色或者褐黃色。而母丁香看上去是干燥的橢圓形的果實形狀,顏色是紅褐色或者土紅色。公丁香和母丁香同樣具有溫中健胃的功能,用于治療胃寒風冷,小兒疝氣等。
3、香味不同
公丁香是烹調中常用的香料,在烹調中主要用于烹制風味菜肴,或作為鹵菜及醬腌菜的輔助調味料,也是制作五香粉和咖喱粉的原料之一。赫赫有名的香料“雞舌香”,指的就是公丁香。母丁香雖然也可以當作香料使用,但并不常用。
4、性質不同
公丁香是沒有開花的丁香,而母丁香是丁香的成熟果實。
公丁香:是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又名雞舌香、公丁香。它以個大、飽滿、鮮紫棕色、香氣強烈、油多者為佳。功能與主治: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用于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
母丁香: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藥用丁香)的近成熟果實,它的干燥果實為母丁香。母丁香的果實呈卵圓形或橢圓形,長約2~3厘米,直徑約0.6~1厘米。外表呈褐色,或帶有土紅色粉末,粗糙,多細皺紋,上端宿萼有4裂片。味辛、性溫,可治暴心氣痛、胃寒嘔逆、風冷齒痛、牙宣、口臭、婦人陰冷、小兒疝氣等癥。
公丁香
母丁香
葉對生,革質,卵狀長橢圓形。夏季開花,花淡紫色,聚傘花序。果實長倒卵形至長橢圓形,稱“母丁香”;干燥花蕾入藥,稱“公丁香。
丁香,香料植物。
學名Syzygium aromaticum (L.) Merr. Et Perry。
木犀科,丁香屬。
亦名丁子香、雞舌。
常綠喬木。葉對生,革質,卵狀長橢圓形。夏季開花,花淡紫色,聚傘花序。果實長倒卵形至長橢圓形,稱“母丁香”;干燥花蕾入藥,稱“公丁香”,性溫,味辛,功能溫胃降逆,主治呃逆、胸腹脹悶等。花蕾提取的丁香油為重要香料。 原產馬魯古群島,我國廣東、廣西、海南等地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