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副作用么?
六味地黃丸最早出自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是在《金匱要略》的腎氣丸的基礎上減去桂枝、附子所組成。原著里是用來治療小兒肝腎陰虛不足之證的,現如今則多用于治療肝腎陰虛證。該藥為滋陰很好的中成藥,內有三補三瀉,正常服用,很少有副作用。 但從中醫上講,腎虛常包括腎陰虛、腎陽虛、腎精不足、腎氣不固等。既然六味地黃丸主要是用來治療肝腎陰虛證的,那么腎陽虛、腎精不足、腎氣不固等證的患者自然是不適宜服用此藥的。正所謂有虛不受補一說,畢竟為補藥,長期服用,對于陽虛體質來說,可能會出現滋膩,痰濕,導致疾病。
副作用和負作用的意思與區別
一、表達意思不同
1、副作用:副作用系指應用治療量的藥物后所出現的治療目的以外的藥理作用。
2、負作用:主要作用之外附帶產生的不良作用。
二、用途不同
1、副作用:多見于醫學上藥物或者治療方法的辯證。
2、負作用:可以用來說明情感上面的消極情緒,也可以指代具體事物的負面危害。
三、特點不同
1、副作用:副作用和治療作用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治療目的的不同,也導致副作用的概念上的轉變。
2、負作用:通常與正能量相對比喻不好的事物。
經常吃宮血寧有什么副作用
副作用也稱副反應,系指應用治療量的藥物后所出現的治療目的以外的藥理作用。藥物正作用是主要的,一種藥物常有多方面的作用,既有治療目的的作用也并存有非治療目的的作用。副作用和治療作用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治療目的的不同,也導致副作用的概念上的轉變。副作用常為一過性的,隨治療作用的消失而消失。但是有時候也可引起后遺癥。
宮血寧膠囊的副作用:少數患者在服用宮血寧膠囊后,由胃腸道的不適,脾胃虛寒的患者患者慎用或減量服用。建議患者朋友在醫生指導下正確用藥,避免不良反應的產生。
干擾素的副作用
一般在前幾次注射后,會出現明顯的感冒癥狀,如頭疼,全身疼等。通常幾次以后可自然消失。在注射一周左右,應檢查白血球等血向指標,如果人在可接受范圍之內,可繼續用藥,如果白血球下降較多,應詢問醫生是減小計量還是停藥。如果反映嚴重的可有脫發。厭食等癥狀。不過我在97年注射賽若金使出了第一天全身疼外沒有其他反映(300萬單位/次,隔日,半年)。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626294.html?fr=qrl3
干擾素具有廣譜的抗病毒活性(它對乙肝病毒DNA及丙肝病毒RNA的復制有一定抑制作用)、抗腫瘤活性及免疫調節作用。此外,近年來研究發現干擾素可通過其抗病毒活性、免疫調節作用及抗增殖作用并通過改善***小葉間及門脈區炎癥的作用,從而間接地對肝纖維化的生成。因此,長期應用干擾素不僅可以抑制病毒復制,降低傳染性,還可以減輕***的炎癥反應,減輕病理損害,同時可以防止慢性病毒性肝炎向肝硬化的發展,減少肝癌的發生。
應用干擾素治療慢性乙肝時療效是有限的,一般應用300萬單位,每周3次或隔日1次共3個月療程,其HBeAg與HBV-DNA的陰轉率,在治療結束時約為25%-40%,而遠期療效約為20%-25%。國外學者主張加大劑量(500萬單位至1000萬單位),延長療程至4-6月,療效可能有所提高。在HBeAg陰轉后,其抗體(抗-HBe)可呈陽性,稱為e抗原抗體的血清轉換,即通常所說的“大三陽“變為“小三陽“了。而乙肝表面抗原(俗稱“澳抗-HBsAg)的陰轉率更低,僅為10%-15%。此外,由于我國的乙肝常因母嬰垂直傳播使***在圍產期或新生兒時受染,因而自幼即已攜帶上HBV,這種病人對干擾素的療效較差。對于慢性乙肝患者,通過干擾素治療約有30%病人可獲得長期持續的療效,提高了生存質量和生存期,減少了肝硬化和肝癌的并發癥。
國外學者認為,急性乙肝因無特效的治療方法,HBV感染后約有10%轉為慢性HBV無癥狀攜帶者;約有30%的患者在急性乙肝的過程中,由于干擾素系統活性低、不足以產生有效的內生干擾素,從而導致向慢性化發展,故主張可用干擾素治療急性乙肝,安全有效,明顯縮短了病程,提高了表面抗體的應答率,但目前還不能評價其防止慢性化發展的療效。使用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應注意適應癥的選擇,符合下例條件的病例,可取得較好療效:(1)2倍正常值
對于丙型肝炎,目前公認的首選有效治療藥物是干擾素,尤其對急性丙肝的療效較好,及時應用可防止慢性化發展,而所有的慢性丙肝均應爭取干擾素的及時應用。通常給予干擾素300萬單位,每周3次,療程至少3-6個月,最好延長至1年或更長。近期治療結束時的完全應答率(即轉按酶復常和HCV-RNA陰轉)為40-50%,加大劑療效提高有限,而延長療程則有可能提高療效,減少復發。
干擾素作為一種免疫促進劑在臨床上使用已趨廣泛,目前是治療乙型和丙型肝炎的一線藥,在腫瘤治療方面亦起到相應效果。干擾素的副作用為“流感樣癥狀“,經過一定的處理即可耐受,而且個體的反應差異很大,暫時白血球與血小板的減少均是可逆的,因而在干擾素的使用中,應注意監測血象(白細胞、血小板),尿常規,肝功能。
早期不良反應:用藥一周內幾乎所有患者都會出現流感樣表現,如發燒、畏寒、身痛、頭痛、出汗、惡心、嘔吐等。癥狀較輕時可不予治療,只須適當多喝開水、臥床休息,一般10日左右癥狀便可消失。癥狀重者則須服用些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
中期不良反應:用藥1個月后有的病人會出現消化道癥狀,皮膚過敏樣癥狀或精神癥狀,如食欲不振、噯氣、惡心、嘔吐;注意力不集中,眩暈、嗜睡或失眠,甚至產生悲觀厭世等精神癥狀。所以一般消化道反應較輕者,經2-4周可自行緩解,重者則宜服用促消化藥。皮膚過敏者反應一般一周左右可自行消退。失眠者可服用鎮靜劑,精神癥狀較重時則應減藥,或停用干擾素。
干擾素的不良反應在停藥后可以逆轉、副反應的輕重每個人并不一樣,但作為開處方用藥的醫生,在使用干擾素前干擾素的副作用比較多,常見的副作用有流感樣癥狀;肌痛、發熱、發冷,也有頭痛、惡心、疲乏。另外有暫時性白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以及輕度肝功能異常。一定要給病人講明利弊,病人一旦用藥,就要有承受不良反應的心理準備。
關于干擾素的使用,目前國內專家比較一致的意見是,如果不是反復復發的患者盡量不要使用干擾素;干擾素普遍存在著副作用比較大,療效不確切,只對部分患者起作用;因此,如果你感覺到干擾素、胸腺肽、聚肌胞等對你作用并不明顯,而副作用又比較強烈,建議停止使用!
藥物對身體有什么副作用
不論是中成藥還是西藥,在治療的同時都有其副作用,所有藥物均可產生毒副作用,輕者僅有人體不適感,重者可危及生命。如利尿劑可致低血鉀,激素類藥物引起柯興氏綜合征,鏈霉素可致耳鳴和耳聾……據近年來國外資料報道,長期服用解熱鎮痛藥可引起胃臟損害,其中有9.5%的患者發生腎盂癌或膀胱癌;長期服用乙烯雌酚會發生腎上腺癌;長期服氯霉素,早期可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后期則可轉為急性白血病,等等。包括上述的藥源性營養不良癥、以及藥物成癮等都屬于毒副作用之列。
藥物副作用是最常見的藥物不良反應,它是指藥物在治療劑量下出現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作用。可給病人帶來不適或痛苦,一般都較輕微,大多是可以恢復的功能性變化,停藥后即行消失。副作用產生的藥理基礎是藥物作用選擇性低,作用范圍廣。當藥物某一效應被用為治療目的時,其他效應就成了副作用,可見副作用是藥物固有的作用。用某藥治療疾病,必須用治療劑量,這樣副作用也就會隨之出現,是不可避免的。
但也不必“談虎色變”,甚至諱疾忌醫。因為副作用是可以預知的,并且是可以設法糾正或消失的。例如,抗高血壓藥利舍平有減慢心率這一副作用,胼苯達嗪有加快心率的副作用,二者合用則降壓作用互相協同,而影響心率的副作用可以互相抵消。所以用藥前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了解副作用,用藥后出現副作用也不必驚慌。
說起副作用,我們不免要提一下藥物的毒性作用,通常許多人把藥物毒性作用與副作用等同起來,其實不然。藥物毒性作用是指用藥劑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而引起的不良反應。“是藥三分毒”,毒性作用的性質各藥不同,一般在過量使用或長期用藥時出現,對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害,是藥物藥理作用的延伸,是可以預知的。常見的毒性反應有:胃腸道反應(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瀉等),中樞神經系統反應(表現為頭暈、耳鳴、聽力下降),心血管系統反應(如心律失常)等。所以,用藥時只要嚴格按治療量服藥,做到劑量個體化,長期用藥注意藥物毒性作用,這一不良反應是可以避免的。如:服用損害造血器官及肝、腎功能的藥物時,應定時檢驗有關血液和尿液等的生化指標,如果發現異常,即應及時調整用藥的劑量和間隔時間,必要時停藥或改用其他藥物,從而避免藥物的毒性作用。
PLDD 有什么副作用
PLDD是一種非常先進的微創療法,我們在關注PLDD治療椎間盤突出是否有副作用的同時,還要知道該療法由很多優點:相對于傳統的手術治療頸椎病、頸腰椎間盤突出癥,很多人都知道那需要開刀,切口長度至少會有20cm左右,而PLDD治療只需直徑為0.4mm的穿刺針刺入即可進行,無需開刀。真正實現了不出血、無疤痕;傳統的手術治療頸椎病、頸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至少4-6天才可以拆線,然后還需近一周的臥床靜養,并且在飲食方面也有一定的限制。而PLDD治療一次手術可連續治療多處,術后僅需臥床1小時后,即可自由行走,一般住院只需2-3天。真正達到了高效治療的要求;PLDD治療操作簡單,先通過透視定位,然后施置入封閉療法,安全且副作用小。并且,因PLDD是在穿刺部位的皮膚和肌肉內進行局部止痛,所以不能進行全身止痛的某些心臟病、糖尿病等患者也能接受該手術.